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庞朗,韦毓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 E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癌组)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 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yclin 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65.45%,两组中Cyclin E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癌组中肿瘤的复发与Cyclin E的过度表达有关(P<0.05)。结论 Cyclin E的过度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肿瘤的复发有关,检测Cyclin E可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关键词】  癌,子宫内膜样;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周期蛋白E


  肿瘤的本质在于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失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是细胞周期G1/S期转换中的正性调控因子,对细胞周期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 E,旨在探讨Cyclin E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选自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1999年6月~2005年6月收到的子宫内膜病变手术标本,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病理诊断、分类参照WHO的分类标准进行[1]。其中子宫内膜增生组30例(18例为单纯性,12例为复杂性),年龄41.7±8.5岁;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组20例,年龄45.6±9.8岁;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癌组55例,年龄50.3±10.3岁。另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年龄35±12.6岁。选择对象均无术前激素替代治疗及放、化疗史。癌组术后组织学分级、分期按FIGO(1988)标准[2],其中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8例。55例癌组病例随访至2006年9月,随访45例,随访率81.81%,10例失访,随访45例中11例肿瘤复发(24.44%)。

  1.2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Cyclin E为单克隆抗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切片均经EDTA(pH9.0)作微波抗原修复,以PBS取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乳腺癌Cyclin E阳性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1.3  结果判断  每张切片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瘤细胞。Cyclin E正常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核,5%以上瘤细胞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标记;<5%或无着色者为阴性。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Cyclin E在各组中的表达  Cyclin E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yclin E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从正常到子宫内膜增生到非典型性增生到子宫内膜样腺癌,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χ2=50.19,P<0.01)。非典型性增生组和癌组之间Cyclin E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均<0.01),见表1。

  表1  Cyclin E在各组中的表达(略)

  与对照组比较,a:χ2=23.68,b:χ2=34.06,P均<0.01;与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c:χ2=14.29,d:χ2=24.04,P均<0.01

  2.2  Cyclin E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Cyclin E的表达随着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从高分化向低分化进展,其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Cyclin E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45例癌组随访病例中,肿瘤的复发与Cyclin E的过表达有关(P<0.05),见表2。

  表2  癌组中临床病理参数与Cyclin E表达的关系(略)

  3  讨论
   
  Cyclin E是细胞周期的限速因子,调节细胞周期的循环和过程,只存在于细胞周期的G1/S期内,它在G1期含量逐渐上升,G1晚期达到高峰。已知细胞周期调控是在各期的检查点上进行的[3],G1晚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决定G1/S期转换,又称起始点,Cyclin E在G1期累积的含量程度及各种细胞内外信号在此整合,决定着细胞增殖分化越过检查点或细胞死亡或退出细胞周期进入G0期[4,5]。Cyclin E能特异性地与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2)结合形成Cyclin E/CDK2复合物,可以使底物(pRb)磷酸化,释放转录因子E2F,启动DNA合成,使细胞通过起始点进入S期。Cyclin E是E2F的调控因子,同时也是E2F作用的底物,可以不依赖pRb的方式促进G1/S期转化,构成一个自动调节途径。在异常情况下,Cyclin E无地过度表达存在于整个细胞周期中并持续地激活CDK2,底物磷酸化持续进行,继而细胞异常增殖,肿瘤形成。
   
  目前普遍认为[6],Cyclin D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其CDKs/pRb/E2F路径在细胞周期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yclin E是Cyclin D的重要下游限速靶蛋白,也发现在Cyclin D缺失的条件下,Cyclin E可以替代Cyclin D使细胞周期正常进行。可以推断G1期CDKs/pRb/E2F路径是多细胞生物进化过程中将细胞外刺激信号和Cyclin E活性联系起来的途径,通过Cyclin E的表达控制起始点,该途径在几乎所有的人类恶性肿瘤中都遭到破坏,因此,Cyclin E在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中作用至关重要。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随着正常到内膜增生到非典型性增生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变演变过程的进展,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1)。与从良性病变到癌前病变进而到恶性这样一个疾病的进展演变过程相一致,这种表达模式提示Cyclin E的正常表达是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正常分化调控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过程中Cyclin E的过度表达是一个早期的事件并可在癌前病变中被检测出。同时随着组织学分级从高分化向低分化的进展,Cyclin E的表达水平亦呈逐渐升高(P<0.01),表明Cyclin E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有关。
   
  综上所述,Cyclin E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密切有关,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检测Cyclin E,可作为临床早期判断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病变的发展趋势,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免疫学指标。

【】
    [1] 曹泽毅.中华妇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1-2124.

  [2] 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

  [3] 朱海心.细胞周期素E与肿瘤[J].冶金医学杂志,2003,20(2):86-88.

  [4] Hulleman E,Bijvelt JJ,Verkleij AJ,et al.Nuclear tranaloc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42MAPK during the ongoing cell cycle [J].Cell Physiol,1999,180(3):325-333.

  [5] Ekholm SV,Zickert P,Reed SI,et al.Accumulation of cyclin E is not a prerequisite for passage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point [J].Mol Cell Biol,2001,21(9):3256-3265.

  [6] Geng Y,Whoriskey W,Park MY,et al.Rescue of cyclin D1 deficiency by knockin cyclin E [J].Cell,1999,97(6):76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