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彩超表现
【关键词】 猫抓病;淋巴系统疾病/诊断;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或称猫抓病是一种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引起的以近端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此病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组收集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16例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猫抓病性淋巴炎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7例,女9例,年龄13~45岁,平均31岁。14例有明确的猫接触史,其中10例有被猫抓伤、咬伤史,4例与猫有亲密接触史,1例有被狗咬伤史,还有1例有被兔子抓伤史。临床表现:潜伏期2~4周,表现为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轻微疼痛或压痛,有7例患者还伴有低中度发热及全身不适感。发病前2周内,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或脓疱疹的有8例(50%)。病变部位:颈部淋巴结3例,颌下淋巴结1例,锁骨上淋巴结1例,腋窝淋巴结6例,肘部淋巴结4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患处肿大淋巴结均有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无明显波动感。
1.2 方法 HDI 5000 Sono CT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5~12MHz,患者体位随检查部位而定,检查时充分暴露病变部位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了解淋巴结形态大小,重点观察淋巴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淋巴结近侧包膜外缘至远侧包膜内缘最大垂直距离)、血供情况、淋巴门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PSV及RI)。
2 结果
16例肿大淋巴结大小长径5~43mm不等,包膜光整,多呈椭圆形,较大的淋巴结(长径≥2cm)声像图可清晰地显示皮髓质,淋巴门髓质部回声均匀性增强,为宽阔型淋巴门,淋巴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比值)为0.58±0.06,淋巴结内部可见透声极差的液性暗区。较小的淋巴结(长径<2cm)多呈均匀低回声区。彩色血流:CDFI示血流显示率100%,且较正常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多数淋巴门区可见一粗大血管,进而呈树枝状展开,血管走行规则而无扭曲。PW示PSV<35.6cm/s,RI<0.66。
3 讨论
目前认为[1]猫抓病是由汉赛氏巴尔通体引起的一种以淋巴结肿大为主的自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革兰阴性杆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的人群日益增加,人类与猫狗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一旦被携带该菌的动物抓伤、咬伤或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典型的猫抓病患者表现为与猫接触后2~4周内出现斑丘疹或水疱,继而结痂,而后出现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同时临床上还表现为发热、周身不适、局部压痛等症状。受累淋巴结以腋下、肘部、颈部、颌下多见,腹股沟少见,这与手臂与头颈部裸露的机会比较多有关。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组织病改变是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出现特征性肉芽肿,病变分为三期:早期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期为肉芽肿性病变,晚期微脓肿形成[2]。其典型超声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包膜光整,皮、髓质增厚且分界清晰,淋巴门髓质部回声均匀性增强,本组病例肿大淋巴结表现与上述病理改变基本一致[1,2]。淋巴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比值)为0.58±0.06,这与徐子宁等[3]报道的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比值)为0.56±0.08相似。小脓肿往往在超声上难以显示,仅表现为皮髓质回声增强增厚;较大的脓肿在超声上表现为淋巴结内透声极差的液性暗区。淋巴结内因炎性细胞浸润而有丰富的彩色血流,血管走行规则无扭曲,频谱示低阻动脉血流。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呈串珠状排列,皮髓质分界不清,多呈低回声,彩色血流较正常稍丰富,而且还伴其它结核病体征。恶性淋巴结肿大形态饱满,呈类圆形,血流丰富,频谱图形示高阻(RI>0.70)型动脉血流,淋巴门髓质部动脉主干被癌细胞侵入,血流扭曲狭窄,这与猫抓病性淋巴炎走行规则的丰富血流很容易鉴别[4,5]。
总之,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当怀疑为猫抓病时应仔细询问有无动物(尤其是猫)抓伤或接触史并行超声检查,后者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无创、廉价、有力的辅助性检查。
【】
[1] Marston EL,Finkal B,Regnery RL,et al.Prevalence of Bartonella henselae and Bartoneiia clarridgeiae in an urban Indonesian cat popuiation [J].Clin Diagn Lab Immunol,1999,6(1):41-44.
[2] 祁水琴,平金良.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J].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6.
[3] 徐子宁,张竹君,王灵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1):13-14.
[4] 王新方,赵兰陵.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68-2370.
[5] 候新燕,张武.超声在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