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灌肠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震雄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评价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联合灌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入选标准的UC患者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SASP 1.0g/次,每天4次,SASP 2g加入100ml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SASP 1.0g/次,每天4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0%和33.33%;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SASP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比单纯口服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灌肠/ 治疗;柳氮磺胺吡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UC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每年79~268/10万[1],在我国目前约为11.62/10万[2],远低于西方国家,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我院采用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商品名:维柳芬)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入选标准 

  60例均为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18~75岁,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10.3岁;病程31±6.4个月;轻型患者13例,中型患者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5±12.4岁;病程33±7.3个月;轻型患者14例,中型患者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轻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SASP 1.0g/次,每天4次。治疗组患者选用口服SASP 1.0g/次,每天4次,SASP 2g研成粉状加入100ml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4周后复查肠镜。每周患者均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1.3  疗效评价 

  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样本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4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3例(1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经加用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后好转。治疗组有2例(6.67%)、对照组有1例(3.33%)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减低,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为首选的一线药物。其中SASP一直是治疗UC的常用药物。SASP到结肠后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后者为引起副作用的主要因素。其治疗机理系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产生,近年来发现尚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等。SASP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粒细胞减少、肝肾损害及胰腺炎等。UC诱导缓解时SASP的用量为4~6g/d。SASP单纯口服治疗UC时,其疗效及副反应与服用量成正比,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复发率降低,但副作用亦增加。尤其当口服超过4g/d时,副作用明显升高,可达37.5%。用量在4g/d时,其疗效不令人满意,从本试验结果显示,4周的有效率仅60%,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3.33%。采用SASP进行局部灌肠治疗,能使病变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较长时间,使疗效提高。本实验治疗组采用口服联合灌肠治疗,使SASP用量达到6g/d,相比对照组其副作用没有明显上升,有效率及治愈率却明显提高,疗效满意。近年来亦有采用新型的5-ASA制剂治疗UC,由于不含有SP,减少了SP的副作用。但有资料显示[4],未发现治疗效果比SASP更好。患者一般需长期服用,费用大。患者因SP副作用无法耐受SASP治疗时可选用5-ASA制剂。
 
    本试验选用康复新液作为灌肠液。康复新液具有抗炎、消除炎性水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合用康复新液灌肠有利于改善溃疡面的微循环,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提高疗效。本组结果显示:采用SASP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效果好、副作用相对少、经济,应作为UC的首选治疗方法。

【】
    [1]Farrokhyar F, Swarbrick ET, Irvine EJ. A critical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Scand J Gastroenterol,2001,36(1):2-15.

  [2]炎症性肠病协作组.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2.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4]Chinyu Su, Gary R, Lichtenstei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Med Clin N Am,2002,86:149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