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糖尿病足;甲钴胺;灯盏花注射液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慢性并发症之一,致残致死率高。美国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本病患者[1]。随着我国DM患病率逐年上升,DF也在增加,其发病涉及血管功能障碍、神经病变、糖脂代谢紊乱、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寻找更有效的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方案,我们对应用灯盏花注射液和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均为2000年4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糖尿病足第一次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与分级标准[2],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56.9±0.7)岁,糖尿病病程(99.8±6.9)月,糖尿病足病程(31.7±0.3)月。对照组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6.9±0.7)岁,糖尿病病程(101.3±7.4)月,糖尿病足病程(30.8±0.4)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均予以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急性期使用敏感抗生素(短期)、足部创面予以彻底清创,及时处理其他相关糖尿病并发症等基础性治疗。两组均使用盐酸灯盏花注射液2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同时联用甲钴胺1 000 μg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 mL(配用时避光)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足部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溃疡创面完全愈合,临床分级0级;好转:足部皮肤感觉部分恢复,足背动脉搏动较明显,溃疡创面缩小,分泌物减少,临床分级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足部皮肤感觉无好转,足背动脉搏动弱或消失,溃疡创面无缩小,分泌物减少,临床分级无好转或恶化。
2.2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73.5%,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治愈率46.9%,总有效率71.9%。两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愈及好转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愈时间(31.5±3.4)d,好转时间(12.6±5.2)d;对照组治愈时间(41.5±4.6)d,好转时间(20.3±4.5)d。两组治愈及好转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s)组 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mmol/L)总胆固醇(mmol/L)对照组32治疗前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P<0.05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有1例出现头昏,未作处理,自行好转。未见肝肾等方面异常。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其发生不仅与血糖控制水平、血管病变、局部感染等因素相关,而且与神经病变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临床上绝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有:(1)糖尿病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系统机能性或器质性损害。(2)微血管病变而造成的神经损害。(3)糖尿病促进了动脉硬化导致缺血所致神经损害。(4)Schwann细胞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末梢神经损害[4]。因此199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5]。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神经病变可以引起感觉减退或完全感觉缺失,导致足部保护性感觉丧失,当足部发生创伤时,患者难以发觉而得不到及时护理及。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影响糖尿病足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综合治疗相当重要,但是遗憾的是临床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神经营养治疗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甲钴胺是甲基化的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2相比,甲基B12在外周神经中含量更高,可以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内,并通过转甲基作用,刺激轴浆蛋白质及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髓鞘,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6]。临床上目前使用甲钴胺多为500 μg/d,肌注治疗,但有研究表明应用大剂量的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神经病变的修复[7?8]。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菊科飞蓬属植物灯盏花全株植物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化学名为4,5,6?三羟基甲酮?7?葡萄糖醛酸苷。药研究表明,该药能扩张细微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从而增加脑有效供血,使神经功能缺损得以恢复[9]。陈坚等[10]报道观察静滴灯盏花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灯盏花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作用,能改善血液的高黏凝聚状态和微循环,能减轻末梢神经损害。有研究用之能改善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下肢痛[11]。本药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在使用灯盏花注射液这一具有良好疗效的微循环改善剂及调脂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大剂量的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足,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证明了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对糖尿病足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1]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出版社,2001:1 270?1 272.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S].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杜旭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与治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6(1):15?17.
[5]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
[6]宁 光,罗邦尧.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4):197.
[7]辛 颖.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67例[J].中国药师,2006,9(1):53.
[8]李 远.川芎嗪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J].广东医学,2003,13(8):887?888.
[9]张人伟.灯盏花黄酮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草药,1989,19(5):199.
[10]陈 坚,唐仕雄,戎杏娥.静滴灯盏花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4):38?39.
[11]邓宝春.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下肢痛1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