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陆海芬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评价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M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  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中风/中医药疗法;犀角地黄汤/治疗应用

      原发性脑实质出血(ICH)是卒中最严重的亚型之一,患者不仅要度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还有可能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负担,多数患者遗留有长期的严重的残疾,这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能更有效的防治ICH,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西医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急性期药物的治疗未能肯定的改变脑出血的预后。中医中药治疗脑血管病近年来迅速,是治疗脑出血新措施,我们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脑出血患者3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入江苏省中神经内科卒中病房治疗的新发急性ICH患者60例,并于发病24 h内完成第1次颅脑CT扫描,进行NHSS评分,5~7 d后再次复查颅脑CT,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偏瘫肌力按传统的0~Ⅴ级评定。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3±10.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7±12.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入院时肌力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心电监护,内科支持治疗,控制血压,神经营养治疗,必要时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处理及促醒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采用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发病后第3 d加用中药免煎颗粒(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治疗。处方:水牛角30 g,大黄6 g,生地黄30 g,丹参15 g,赤芍10 g,焦山栀子6 g,石菖蒲6 g,川牛膝10 g,吴茱萸5 g,泽兰20 g。每日1剂,日2次冲服。对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发病后30 d使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3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表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组别例数发病24 h内发病30 d对照组3026.92±4.9717.64±8.64#  治疗组3026.75±9.808.89±3.88#△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原发性脑实质出血(ICH)是卒中严重的亚型之一,导致原发性脑出血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淀粉样脑血管病[2]。在欧美国家,脑出血患者占10%~15%,在亚洲地区,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0%~30%[3]。我国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患者的21%~48%,发病后1个月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

      中医对脑出血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如薄厥、仆击、偏枯、大厥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离经之血,虽是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因为此血“与周身之血已暌决而不合”,“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新血不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指出:“所以中风瘫痪者……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风》中指出:“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薛已则将本病概述为热则生风。至于认为其发病与瘀血相关者,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已指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王清任则更为重视瘀血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5]。总之,脑出血病机有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在脑窍,二是其致病因素属瘀热为患,可以认为瘀热阻窍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6]。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给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剂治之。犀角地黄汤出自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是温病血分证的代表方剂。我们发现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且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方中选用君药水牛角清火平肝、凉血止血、醒脑开窍。药理研究表明,水牛角水解物对家兔凝血四项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并发现水牛角水解物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漏出性出血具有止血作用[7]。臣药大黄通腑泄热,增强凉血化瘀的作用,同时通过大黄的通泄二便作用,引热下行,缓解气机逆乱,阻止内生风火痰瘀对脑窍的冲激,排除由于昏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所产生的毒素。加用生地黄,既可使血中之热不致煎熬成瘀,又可防瘀热化风化痰。丹参、赤芍、焦山栀子、石菖蒲的活血散瘀、祛风活络、化痰解痉,能迅速化解脑部充血水肿与受压变形,恢复和保护脑对脏腑的正常调控功能。泽兰、吴茱萸配合泽泻活血利水,利水泻热,减轻脑水肿。

【】
  [1]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杨 磊,秦 伟,胡文立.脑出血研究新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1):114?116.

[3]Sacco RL,Mayer SA.Epidemiology of intracere bral hemorrhage[A].In:FeldmannE.Intracere bral hemorrhage[M].Armonk,NY:Futra Publishing Co,1994:3?23.

[4]Wu GX,Wu ZS,He BL,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e cheristics of strock in 16 provinces of china[J].Natl Med J China,1994,5:281?325.

[5]陈国成.中风发病与时辰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6,26(6):14?15.

[6]常立顺.脑出血急性期用化瘀法之管见[J].吉林中医药,2001,21(6):2?3.

[7]陈 赤.水牛角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