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肺肿物的切割活检与针吸活检对比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梁永,龙健中,刘航,杨伯旭,冯坚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肿物的切割活检与针吸活检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把确诊为肺癌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切割活检组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针吸活检组(每组78例),分别活检后比较一次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切割活检组阳性率为92.33%,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针吸活检组阳性率为69.2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6.69,P<0.01),气胸和咯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切割活检具有更高阳性率,明显优于针吸活检,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机;活组织检查,切割;活组织检查,针吸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在城市居各种癌症之首,病理检查是诊断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行放疗或化疗前不可或缺的,取得病理标本常用手段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对于非中央型肺癌及粘膜下生长的中央型癌检出率较低,对这类病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肺活组织检查是最好选择,我们对CT引导下经皮穿肺组织切割活检和针吸活检二者的检出率及并发症进行了比较,探讨适合诊断的最佳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3月期间,经CT检查提示肺部肿块,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其中A组男53例,女25例,年龄为56±3.2岁,外周型68例,中央型10例,肿块直径为4.4±1.1cm,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切割活检术。B组男54例,女24例,年龄为55.5±3.6岁,外周型67例,中央型11例,肿块直径为4.6±1.3cm,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针吸活检术。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块大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东芝螺旋CT机,日本TSK公司产18G或20G穿刺切割活检针,和国产的18G或20G的肺组织针吸活检针。

  1.3  方法  全部患者在活检以前做好相关检查,测定肿物大小及距离体表距离,拟定进针方向、路径及距离。操作前先利用一条与穿刺针相当的铅丝在体表定位并在CT下模拟显示即将进针的情况,定位满意后,在体表做好标记。对拟进针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和局麻。穿刺时嘱患者平静呼吸,按拟定路线进切割针或针吸针到计划深度后再做CT扫描,直至针尖位于肿物以内,避开坏死组织。A组患者直接切割活检,一般1~2次可取得满意组织,B组患者拔出针芯,用50ml注射器做持续性负压吸引,同时在针的垂直方向移动穿刺针1~2cm,2~3次,以获得更多的组织标本。穿刺抽吸的标本固定后及时送检病理,血性抽吸物涂片分别进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患者在穿刺后留影像科,待1h后再次CT扫描,如无气胸或血胸,送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2h,并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平静呼吸。

  1.4  肺活组织检查标准  以活组织病检查找到肿瘤细胞或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组织者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阳性率  全部15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穿刺肺组织活检术,并获得组织和(或)细胞学标本。完成率100%,A组与B组一次活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获得组织检出阳性率的比较(略)

  注:与B组比较,a:χ2=16.69,P<0.01。第一次检查阴性的30例患者均重复行第2~3次CT引导下切割活检,结果全诊断为肺癌。

  2.2  并发症比较  A组发生气胸14例,占17.95%,B组为12例,占15.38%,两组均为少量气体,未予以特殊处置,且两组气胸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82,P>0.05)。A组发生咯血2例,B组为3例,出血量为20~50ml,两组咯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P>0.05)。

  3  讨论
        
  肺部肿块的性质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的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还依赖于病理进行组织分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既往的报道[1],对于中央型的肺内肿物还是以纤维支气管镜为首选,其阳性率70%左右;而对于周围型肿物,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其检出率就低得多,故经皮肺穿刺是临床诊断肺部周围性病灶的一种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本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切割活检(A组)和针吸活检(B组),在方法学上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全部患者均能接受检查,完成率为100%。在检查结果方面A组阳性率为92.33%, 明显高于B组的69.23%,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6.69,P<0.01),提示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文献报告[2],经皮肺组织针吸活检一般阳性率70%,本研究B组阳性率与之相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可用于除血管性病变和不能合作的患者以外几乎所有的病例,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获取组织标本成功率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穿刺活检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穿刺进针能否获取足够用的病灶组织标本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3]。A组一次切割活检阳性率为92.33%,高于传统的针吸活检,主要原因是A组病例活检时切割针快速切割,切割槽易填充较完整较大块的组织标本,而针吸活检仅能取小块或零散组织。另外,入组的156例患者经多次活检最后全部确诊为肺癌,这样就排除了阴性病例的干扰,保证病例的可比性。本研究全部为肺癌病例与入组时仅选择影像检查具有典型肺癌特征的入组有关。
   
  经皮肺穿刺活检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气胸,其发生率为5%~44%,一般在24%以下[4,5],气胸的发生多因病变部位较深、病变较为弥散、穿刺技术欠佳、刺针较粗,病人配合不好咳嗽所致。本研究两组气胸的发生率为7.69%和15.38%,其发生率较低。与病人应用20G大小针穿刺,病人配合好有关。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行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穿刺术后咯血,原因多为病变靠近肺门或穿刺部位血管丰富所致,本研究A组2例,B组3例出现小咯血,予止血处理2天后症状即消失,均未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
        
  综合上述,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肺组织切割活检具有更高阳性率,明显优于针吸活检,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
    [1] 姜燕,陈玲玲,谢红旗,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11-912.

  [2] 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27-628.

  [3] 刘志仁,纪志英,刘静.CT引导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肺内疑难病变诊断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4):282-285.

  [4] 黄振国,张雪哲,王武,等.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因素分析[J].临床放射科杂志,2003,22(7):582-585.

  [5] 邹良能,柯明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5):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