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高炼,黄许森,赵枫,潘国忠

【关键词】  外;病案教学法;应用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外科学总论又是外科学的基础,不但包括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和。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注人式教学法,多以讲解为主,由于所学内容繁多,课时量有限,学生总是忙于死记硬背,往往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临床与基础脱节的高分低能学生,实习时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感觉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克服医学生从课堂进入实习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笔者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选择病案教学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但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研究对象为右江民族医学院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5班58人和6班58人共116人为实验组,3班57人和4班59人共116人为对照组,以上各班均由一人担任教学,两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以及入校后其他学科成绩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组 
  
  外科学总论部分采用病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用病案为主线,分析讨论为核心。讲课前,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选择1~2份具有典型意义的病案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后,可先让一名学生作主要发言,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反推病因,发病机制并制定出诊疗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争论。这样能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就充分暴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作用。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规定的内容逐一讲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提问为辅,要求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

  1.3  考核方法 

  两组使用同一类型同一难度的试题进行考核,试题采用医师资格考试复习题集内的A1、A2、A3、A4型题。

  1.4  成绩考核标准 

  对两组学生的外科学总论考核成绩分别按优、良、差3个等级评定,其中得分80~100分者为优,60~79分者为良,<60分者为差。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外科学总论考核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但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病案教学法对提高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这种教学方法的探讨。表1  学生外科总论考试成绩总体评价  (略)

  3  讨论

  3.1 课前准备 

  主要是精选合适的教学案例:为了更好地精选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真实性,任课老师必须深入临床,搜集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教学案例;为了保证所选教学案例的先进性,教师们还需经常到图书馆以及上网查询资料,及时跟踪当前外科学相关的前沿知识。同时为了要组织和引导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病案分析和讨论,任课老师必须加强学习基础知识,如生理、生化等和临床知识,包括内、外、妇、儿科学等,才能够保证正确全面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3.2  病案教学法的优势

  3.2.1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形式较为呆板、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医学生急于接触实际的心理要求,将病例带人课堂,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学气氛活跃,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以往被学生认为抽象的,乏味的学习变成积极寻求新知识的一种愉快经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2.2  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病案教学法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而且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对话增多,增强合作意识。此外病案教学法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引导和作用,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3.2.3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临床,临床经验更谈不上,对课本上所描述的症状只有理论上的认识,学习印象不够深刻。病案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不但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而且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4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病案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3.2.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书籍和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或自己编写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讨论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熟悉了当前学科的新动向[1]。

  3.3  应用病案教学法存在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3.3.1  病案教学法的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
 
  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需要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2]。

  3.3.2  病案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领悟教学要求,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案。通过这些病案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3.3.3  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 

  病案中提出的问题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而要根据教学原则的要求,多提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能联系临床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易适当,又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3.4  提问对象要有普遍性 

  在提问时,要尽可能让全班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把眼光仅投放在平时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回答[3]。

【】
    梁海心,何志红,黄建中.PBL与传统教学法集中教学实习效果的比较分析[J].医学,2004(1):41-56.

  王晓红,李晓红.病案教学法在儿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9):1115-1116.

  尹刚,黄志强.病案分析法在病理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109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