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营养护理干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佘晓纯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 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性痴呆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疾病,由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减退导致的饮食障碍是与护理上的难点[1]。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做了初步尝试,力图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营养供给,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的开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医学科2002~2006年共收治老年性痴呆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70.8岁。所有病例都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史,按照标准符合老年性痴呆诊断。其中同时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22例,甲状腺机能减退2例,胃镜证实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8例,肾功能不全2例。无脑垂体性疾病病例,无肾上腺功能异常病例。

  1.2  观察方法 

  采用干预前后观察方法。入院后给予测定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营养护理干预后6个月,给予重复检查上述指标。

  2  护理干预

  2.1  护理评估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多存在进食减少、身体状况差和营养不良等。在开始护理干预前,首先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各种伴发疾病以及用药情况。向患者家属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特殊饮食爱好等。特别关注患者既往体重、牙齿生长状况等。通过询问的方式掌握患者疾病发生过程、家庭背景及成员情况、情况、既往工作背景、性格及人际关系等。通过全面了解后,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确定护理目标。

  2.2  饮食护理干预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出现少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我们把改善患者的认知护理与饮食结合起来,结合患者病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饮食宣教。

  2.2.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老年性痴呆病的相关知识和饮食要点,使患者逐步对自身的疾病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建立通过加强营养改善自身状况的意识。在护理中注意语言技巧的使用,如注意声音轻柔,吐字清晰,言词易懂,语速适当,并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使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灵活采用暗示、鼓励、安慰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当患者因病情变化或反复出现情绪波动、沮丧的时候,及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患者亲切的安慰,主动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或家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强化患者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提高护理的依从性。

  2.2.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情况及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每日热量需求,患者三大主要营养素的比例,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根据老年性痴呆患者饮食障碍的特点,重点加强饮食督促。在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的口味,创造一个热烈的进食期待,对患者的反应给予鼓励和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饮食环境,避免患者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进食。本地风俗患者家属送饭较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上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多数存在牙齿脱落、松动、安装义齿等情况,食品须松脆酥软,便于患者咀嚼。患者出现少食、挑食时,主动给予关心,采用鼓励、暗示等方法,督促患者完成定量。确实无法达到进食定量的,鼓励适当时候给予加餐。

  2.2.3  饮食宣教 

  多数患者都认为自己的饮食很正常,不需要调整。对此,我们采用采用解说、图片等方式,耐心、细致、生动地反复向患者讲解老年性痴呆过程中饮食干预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自己饮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给予纠正。我们的体会是,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故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宣传微量元素对老年人的作用,激发患者补充微量元素的兴趣,更多进食谷物和各种蔬菜。

  2.3  检查 

  定期检查进食情况,评估患者体重、白蛋白等指标变化。特别注意观察患者对饮食干预的反应,不断进行调整,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饮食干预计划,配合临床治疗,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

  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患者6个月后营养状况有所改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有所上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稳定。

  4  讨论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常出现少食甚至绝食,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各种自身原因,易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制作不适合等情况,营养障碍非常普遍。李玉梅[2]等观察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应激能力衰退,患者易出现感染、消耗等临床症状[3]。一旦发生感染等,患者进食常进一步减少,加重营养不良发展趋势。我们通过营养护理的干预,使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饮食的依从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观察表明,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所改善。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溃疡等病情变化的数量明显下降。说明积极的饮食护理干预是防止患者老年性痴呆病情伴发营养不良及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1]肖明珍.老年性痴呆防治五要[J].山西中医,2005,21(1):39-40.

  [2]李玉梅,邓永萍,黄绍宽,等.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5,25(5):502-503.

  [3]Guerin O, Soto ME,Brocker P,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 [J].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Aging,2005,9(2):81-84.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 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性痴呆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疾病,由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减退导致的饮食障碍是与护理上的难点[1]。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做了初步尝试,力图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营养供给,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的开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医学科2002~2006年共收治老年性痴呆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70.8岁。所有病例都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史,按照标准符合老年性痴呆诊断。其中同时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22例,甲状腺机能减退2例,胃镜证实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8例,肾功能不全2例。无脑垂体性疾病病例,无肾上腺功能异常病例。

  1.2  观察方法 

  采用干预前后观察方法。入院后给予测定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营养护理干预后6个月,给予重复检查上述指标。

  2  护理干预

  2.1  护理评估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多存在进食减少、身体状况差和营养不良等。在开始护理干预前,首先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各种伴发疾病以及用药情况。向患者家属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特殊饮食爱好等。特别关注患者既往体重、牙齿生长状况等。通过询问的方式掌握患者疾病发生过程、家庭背景及成员情况、情况、既往工作背景、性格及人际关系等。通过全面了解后,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确定护理目标。

  2.2  饮食护理干预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出现少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我们把改善患者的认知护理与饮食结合起来,结合患者病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饮食宣教。

  2.2.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老年性痴呆病的相关知识和饮食要点,使患者逐步对自身的疾病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建立通过加强营养改善自身状况的意识。在护理中注意语言技巧的使用,如注意声音轻柔,吐字清晰,言词易懂,语速适当,并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使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灵活采用暗示、鼓励、安慰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当患者因病情变化或反复出现情绪波动、沮丧的时候,及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患者亲切的安慰,主动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或家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强化患者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提高护理的依从性。

  2.2.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情况及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每日热量需求,患者三大主要营养素的比例,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根据老年性痴呆患者饮食障碍的特点,重点加强饮食督促。在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的口味,创造一个热烈的进食期待,对患者的反应给予鼓励和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饮食环境,避免患者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进食。本地风俗患者家属送饭较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上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多数存在牙齿脱落、松动、安装义齿等情况,食品须松脆酥软,便于患者咀嚼。患者出现少食、挑食时,主动给予关心,采用鼓励、暗示等方法,督促患者完成定量。确实无法达到进食定量的,鼓励适当时候给予加餐。

  2.2.3  饮食宣教 

  多数患者都认为自己的饮食很正常,不需要调整。对此,我们采用采用解说、图片等方式,耐心、细致、生动地反复向患者讲解老年性痴呆过程中饮食干预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自己饮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给予纠正。我们的体会是,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故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宣传微量元素对老年人的作用,激发患者补充微量元素的兴趣,更多进食谷物和各种蔬菜。

  2.3  检查 

  定期检查进食情况,评估患者体重、白蛋白等指标变化。特别注意观察患者对饮食干预的反应,不断进行调整,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饮食干预计划,配合临床治疗,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

  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患者6个月后营养状况有所改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有所上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稳定。

  4  讨论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常出现少食甚至绝食,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各种自身原因,易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制作不适合等情况,营养障碍非常普遍。李玉梅[2]等观察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应激能力衰退,患者易出现感染、消耗等临床症状[3]。一旦发生感染等,患者进食常进一步减少,加重营养不良发展趋势。我们通过营养护理的干预,使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饮食的依从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观察表明,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所改善。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溃疡等病情变化的数量明显下降。说明积极的饮食护理干预是防止患者老年性痴呆病情伴发营养不良及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肖明珍.老年性痴呆防治五要[J].山西中医,2005,21(1):39-40.

  [2]李玉梅,邓永萍,黄绍宽,等.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5):502-503.

  [3]Guerin O, Soto ME,Brocker P,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 [J].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Aging,2005,9(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