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78例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中下1/3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8例胫骨中下1/3骨折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10~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6个月,5例延迟愈合。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效果好。
【关键词】 胫骨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髓内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范围。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我科为78例胫骨中下1/3骨折病人施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笔者针对术中、术后出现的一些容易失误的问题及并发症进行,提供一些相应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7~68岁。新鲜骨折70例,陈旧性骨折8例,其中闭合骨折61例,开放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4例。横形、斜形、螺旋形等非粉碎性骨折6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5例,车祸51例,撞击伤12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在胫骨结节至髌骨中心点纵形切开皮肤,纵形劈开髌韧带,显露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于平台下中心稍偏内侧以向后11°进针,扩大开口,插入导针,依次扩髓至所选用髓内钉大一号直径为止,骨折复位时注意骨折端分离及旋转移位,经远近端瞄准器由内向外锁入2枚锁钉。在近端经过近端瞄准器锁入2枚锁钉,最后安上尾帽,逐层缝合切口。
1.3 疗效评价 参照吴岳蒿疗效评定标准[1]。优: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达解剖复位,6个月内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良:切口一期愈合或延期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中:切口延期愈合,骨折近解剖对位,9~12个月内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差,伸曲30°~60°;差:切口延期愈合或长期感染,或发生骨不连,或膝、踝关节僵硬。
2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结果:优58例,占74.36%;良11例,占14.10%;中7例,占8.97%;差2例,占2.56%。
3 讨论
3.1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优点 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小,远离骨折部位,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小,为中轴线固定,所受弯曲应力为零,应力遮挡小,骨折愈合快;由于两端有锁钉固定可防骨折端旋转、短缩,属生物学固定,患者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本组闭合性骨折病例无一例发生感染,1例开放性骨折继发软组织浅层感染经换药对症治疗而愈,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
3.2 扩髓的问题 正常骨皮质内2/3的血供来自髓内血管,外1/3血供来自骨膜血管。扩髓会破坏髓内血管,但骨膜血管保存完好。Indrekvam等[2]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应用髓内钉后2周骨的血运恢复正常。我院应用的是扩髓带锁髓内钉,骨折端固定牢固,同时扩髓后可使骨膜面血流量增加,加速骨折愈合。为使主钉顺利进入髓腔及使用较粗的髓内钉增加牢固性,一般均作不同程度的扩髓,并且扩髓后骨碎屑能迅速骨化形成骨痂,起良好的植骨作用。但是,碰到以下情况扩不扩髓应慎重考虑:为避免术后髓腔内感染,GustitoⅠ、Ⅱ型开放性骨折尽量不扩髓或少扩髓,GustitoⅢ型开放性骨折禁止扩髓。另外,严重胫骨粉碎性骨折闭合穿钉时,尽量不扩髓,以免扩髓时碎骨块扭转失去由周围相连软组织提供的血供,导致碎骨片缺血坏死。如果因未扩髓而使用较细髓内钉,则嘱患者适当延长下地负重时间。扩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髓腔锉与胫骨纵轴保持一致,避免偏心使一侧骨皮质菲薄或骨皮质裂开、穿破;②要注意循序渐进,由8mm髓腔锉开始逐渐增大,髓腔锉不是一直向前,而是进一进,退一退,在此基础上慢慢向前;③扩髓时勿使窄部骨皮质厚度小于其原有厚度的1/3[3],以免髓内钉打入时造成骨干劈裂。
3.3 静力与动力固定 带锁髓内钉分静力型和动力型固定2种方式,静力型固定能使骨折端即刻获得稳定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但由于应力遮挡作用,在后期影响骨痂生长,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时间,笔者认为静力型固定应为首选,它具有固定安全牢靠,避免骨折端发生再移位和早期活动等优点,根据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可在3~5个月改为动力型固定。本组有4例在随访时发现骨折端骨痂形成不良,骨折端稍有分离,估计骨折愈合困难而改为动力型固定,而不主张常规改为动力型固定。
3.4 手术中安装锁钉 初开展此类手术,安装远端锁钉时经常出现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操作不规范。定位器在皮肤外有较长力臂,如不严格按规程操作,细微的差异就会使瞄准器发生较大偏移,出现安装远端锁钉困难,熟练操作后,我们注意到,只要在操作时沉稳、细心、精确地对好每一刻度,按紧每一个螺帽,很少再出现此类失误。②扩髓不够。主钉进入髓腔时会发生细微的扭转或前后左右挤压折弯,如果扩髓不够,髓内钉相对较粗,髓内钉进入时发生较大变形,就肯定会导致上锁钉困难。一般来说,实心胫骨带锁髓内主钉直径约8~10mm以上已较牢靠。如钉较粗,髓腔较细,则应扩髓,一般应使髓腔内径大于髓内钉直径约0.5~1.0mm。③强行打入主钉。胫骨髓腔是不规则的,而且有个体差异,即使已经扩髓致髓腔内径大于主钉直径1.0mm以上,偶尔还会出现插入主钉困难,如果强行打入,主钉为适应髓腔走势而发生较大变形,就会出现安装锁钉困难。打入主钉时,术者要仔细感觉打入力度,一般是用力插入或轻轻用力打入。④万一术中已出现安装远端锁钉困难,可以在C臂X光机帮助下侧位透视髓内钉远端锁孔最大最圆时,在其相应部位做切口,达骨皮质后借助C臂X光机置入尖锥,尖锥尖端恰在投影孔之中心,置入套管使之不能移动,以钻头钻透两侧骨皮质,即能安装锁钉。如果没有C臂X光机,只能退出主钉,再扩髓或更换小一号髓内钉,重新操作。我们也碰到这种情况,操作过程一切顺利,可结束手术前C臂X光机一透视,却发现锁钉从主钉旁穿过,未进入锁钉孔,未起到锁的作用。如有C臂X光机,这种错误可以在患者下手术台前得到纠正。对于没有C臂X光机的情况,我们采取如下方法:插入主钉前先用骨蜡封住主钉上的四个锁钉孔。钻头钻锁钉孔道时,当钻头穿过一侧骨皮质后立即退出,用湿布将钻头擦干净,继续钻过髓内钉锁钉孔道及对侧骨皮质,退出钻头,检查钻头螺丝槽内有骨蜡,则钻头肯定顺利通过髓内钉锁钉孔道,如无骨蜡,则钻头偏过髓内钉一侧贯穿两侧骨支质,应检查原因重新操作。
带锁髓内钉的优势是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骨折远近段常需置入2枚锁钉,骨折固定才牢靠,才可早期功能锻炼。对胫骨下端骨折,骨折远段的长度不够,不能置入2枚带锁髓内钉的病例,只要骨折远段的长度能够置入1枚锁钉,锁钉起到锁固骨折、制止骨折短缩和旋转的作用下,下肢的负重载荷仍为主钉承担,主钉足可抵抗肢体功能锻炼时产生的压缩应力和扭转应力[4],起到承担和支撑体重的作用,因此骨折固定仍属牢靠,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可早期主动行患肢膝、踝关节伸屈康复功能锻炼,缩短治疗时间。
【】
[1] 吴岳蒿,王新伟,陈建武.矩形髓内钉治疗胫排骨骨折4682例10年临床统计及分析[C].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97:58-60.
[2] Indrekvam K,Lekven J,Engesaeter LB,et al.Effects of intramedullary reaming and nailing on blood flow in rat femora [J].Acta Orthop Scand,1992,63(1):61-65.
[3] 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
[4] 罗先正,张薇.髓内钉的生物力学设计[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4):27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