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昊震,尹明浩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医学,传统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医学,中国传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上多采用滋阴清热疗法进行.随着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 深入,发现瘀血对糖尿病的发病、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较大.因此,运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糖尿病受到广泛地推广.

    1 糖尿病的病因

    1.1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消渴的病机多为阴虚燥热,即阴虚津液枯竭,加之燥热煎灼,血液瘀滞;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不行则为瘀;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生瘀;素体脾虚,痰湿内蕴,阻碍气机运行,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而血瘀.历代对消渴与瘀血的关系有许多相关的论述,如北宋王怀隐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指出,“三消者,皆五脏津液枯竭,经络血涩,营卫不行,热气留滞,遂成斯疾也”;唐容川的《血证论・瘀血》中说到:“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不相离,内有瘀血,故不通,不能载水上升,是以发渴,瘀血去则不渴矣”.阐明瘀阻气滞,水液代谢障碍,津不得布,水谷精微不得濡养脏腑组织及四肢百骸,发为消渴;且消渴病多迁延难愈,久病入络则为瘀.因此瘀血既是消渴的病理产物,也是消渴的致病因素,活血化瘀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1] .

    1.2 西医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  西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基于当前的认识水平推测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过多、神经因素、β细胞功能和释放胰岛素异常、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抗体及胰岛素产生等原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内分泌失衡的疾病 [2,3] ,结果引起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

    2 症候依据

    临床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经历无症状期和临床症状期2个阶段,无症状期只表现为糖耐量异常,此期可长达数年之久;临床症状期表现的个体差异较大,症情复杂,早期常表现为阴虚燥热型,出现烦渴引饮,多食易饥,便秘溲赤,五心烦热,舌质多红绛,苔少或兼有裂纹,脉细数;随着病情的逐渐由阴虚燥热型转化为气阴两虚型及气滞血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见神疲乏力,懒言少动,口干咽燥,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四肢麻痛,视物不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气滞血瘀互结型见胸肋胀闷或胸前刺痛,固定不移,随病情变化而加重,舌暗有

    瘀斑或瘀点,脉弦而涩,痰瘀互结型见头晕目弦,胸 脘痞闷,神疲乏力,口干而饮水不多,夜间尤甚,舌质紫黯,舌苔黄厚腻,脉滑数;后期多为阴阳两虚型,可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唇干,溲频,便溏,舌质淡胖,脉细.对糖尿病人经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具有血瘀症状,如林兰 [3] 报道80例糖尿病人中41例表现为舌质暗及舌边有瘀斑;祝湛予 [4] 观察发现,30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病例表现为舌质紫暗或淡暗,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血瘀型糖尿病的典型症候:面色晦暗,消瘦乏力,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夜痛加重,唇紫,舌黯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黯紫怒张,苔白或少苔,脉弦或沉涩.

    3 临床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药研究结果证明,活血化瘀药物除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外,还具有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纠正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3.1 滋阴活血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阴虚燥热,瘀血阻络型.因消渴的病机为阴虚燥热,且燥热之邪煎熬阴血而生瘀滞,故在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可加用活血化瘀药.常选用一贯煎、玉女煎、六味地黄丸及左归饮,加入活血化瘀药,如当归、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及牡丹皮等 [5] .腾士超 [6] 利用通脉降糖饮(天花粉20g,枸杞子12g,生地黄12g,山萸肉10g,石菖蒲15g,炙僵蚕10g,地龙12g,葛根20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15g),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32例,每日1剂,早晚分服,总有效率为90.63%,提示本疗法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3.2 益气养阴活血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糖尿病日久,气虚血液运行不畅,阴津亏耗,血液黏稠易导致血瘀,故时应在应用益气养阴药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林瑞珍 [7] 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疗法(黄芪15g,太子参15g,生地10g,知母10g,天花粉10g,麦冬10g,桃仁10g,丹参10g,益母草10g,赤芍10g)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随证加减,结果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血糖及血脂情况亦明显改善,提示治疗糖尿病时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并可预防与治疗血管神经并发症.

    3.3 理气活血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平素情志不舒或暴怒伤肝,导致肝失调畅,气机郁阻,气血津液不能随气机正常代谢而产生气滞血瘀,并加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情.可选用理气活血之旋复花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丹参饮等加减治疗.冯建华 [8] 采用自拟方(柴胡、青皮、川芎、当归、赤芍、丹参、牛膝、乳香、没药、全蝎、地龙、蜈蚣及黄芪等)治疗36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闭塞症,总有效率为82.6%.

    3.4 化痰活血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痰瘀互结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多形体肥胖,而肥人多痰湿,痰湿内蕴,壅阻气机,气滞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故在治疗上应标本兼治,痰瘀同治.王福仁等 [9] 采用健脾双化银(党参、黄芪、炒苍术、白术、制黄精、片姜黄、三七及生鸡内金等)水煎服治疗Ⅱ型糖尿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5 滋阴温阳化瘀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型.素体亏虚或糖尿病日久,阴虚及阳,阴阳两虚,阳虚不能温通血脉而导致血瘀之证.故在治疗上可采用滋阴温阳化瘀疗法.吴家成 [10] 利用滋肾温阳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59例,结果示有显著疗效者为31例,有效者为23例,无效者为5 例.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病症,中医 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近年来对糖尿病研究中亦发现瘀血对本病的危害较大,是引发糖尿病主要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脏病变、眼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的主要发生原因,而活血化瘀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缺血状态,纠正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机能,改善机体组织代谢,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综上所述,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血瘀为患,故治疗时要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活血化瘀疗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冼慧.活血止消汤治疗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J]. 江苏 中医 ,2000,(5):19.

    [2] 吕仁和. 中西医诊治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

    [3] 林兰. 降糖1号治疗糖尿病70例的 [J]. 科技资料选编 ,1979,1(10):44.

    [4] 祝湛予.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报道[J]. 新医药 杂志 ,1978,6(5):200.

    [5] 周仲瑛.糖尿病证治[J]. 中医杂志 ,1986,6(6):10.

    [6] 腾士超.“通脉降糖饮”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03,24(12):17.

    [7] 林瑞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 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14(2):77.

    [8] 冯建华.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意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7(1):8.

    [9] 王福仁,陈波.从脾虚夹湿夹瘀论治2型糖尿病―附60例病例报告[C].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研究 , 2000.201.

    [10] 吴家成.滋肾温阳活血化瘀治疗老年性糖尿病疗效观察[J]. 基层医药 ,2000,7(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