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治疗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高静,阚方旭 ,刘茜,刘桂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抗凝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 方法: 对于入院确诊为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1〕 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1周;阿司匹林0.3g,口服,1次/d,10d后改为100mg,1次/d,长期服用。治疗组为葛根素组:葛根素300mg,静滴,每日1次,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在控制症状、减少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复发及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抗凝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无ST段抬高的ACS疗效优于常规抗凝治疗。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葛根素;药物疗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一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而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无ST段抬高的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最近欧洲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无ST段抬高的ACS又占全部该综合征患者的半数以上,已超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我国患者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欧洲一致 〔2〕 。对于这类患者溶栓可使原来未完全闭塞的血栓恶化为完全闭塞血管。现已证实这种溶栓弊大于利,可能增加死亡的危险。为了探究更有效治疗无ST段抬高的ACS病人的方法,我们观察了一组病例在抗凝血酶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对象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专家制定的ACS诊断标准 〔3〕 ,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缺血性胸痛,并经心电图、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酶学检查诊断为无ST段抬高的不稳定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塞(AMI)。

   1.1.2 排除标准

    收缩压<80mmHg;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若24h内恢复者仍可入选;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下者;有抗凝禁忌症者。

   1.2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6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及伴随的并发症、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3 方法

    1.3.1 随机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为葛根素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进行3个月随访。

   1.3.2 用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缺血(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阿司匹林0.3g,口服,1次/d,10d后改为100mg,1次/d,长期服用)、抗凝(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1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300mg静滴,每日1次,连用10d。

    1.4 观察指标

    (1)48h内胸痛完全消失率:指非Q波性 AMI2h内胸痛明显缓解,48h内完全消失,并不再出现,UA用药胸痛消失后48h内无再次出现;(2)3月之内心脏事件复发率:指48h后至3月之内出现胸痛复发,AMI及再次AMI发生或死亡;(3)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下移的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ACS主要包括ST段抬高AMI、非ST段抬高AMI及UA。他们的主流机制都是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AMI,如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可形成非Q波性AMI或UA,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由于不同ACS患者血栓成分、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故近年来提出将ACS划分为ST段抬高的ACS及无ST段抬高的ACS。一般认为引起ST段抬高的ACS的闭塞性血栓以红血栓为主,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成分,标准溶栓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而引起无ST段抬高的ACS的非闭塞性血栓以白血栓为主,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因此使用纤溶药物“文不对题”,反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使原来未完全闭塞的血栓恶化为完全闭塞血管。我们在抗凝血酶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方案,结果48h胸痛完全消失率、3月内心脏事件复发率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块根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在改善心功能和抗心肌缺血方面,葛根素可使正常或痉挛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微循环障碍,提高心肌氧摄取能力,改善正常及缺血心肌代谢,降低儿茶酚胺含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葛根素能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对缺血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时心肌乳酸生成,降低氧耗量和磷酸肌酸激酶释放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超微结构也有改善。电镜观察发现葛根素对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3,4〕 。在抗血小板方面,葛根素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ADP与5-羟色胺(5-HT)联合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的5-HT释放 〔4〕 。另外通过修复内皮细胞,提高前列环素(PGI 2 )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栓素A 2 (TXA 2 )的作用,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ACS病情。在抗凝血酶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联合治疗无ST段抬高的ACS有协同作用,既控制了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引起的血栓形成,又解除了冠状动脉痉挛,保护了缺血心肌。

   :

    〔1〕杨树勤.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8-219.

    〔2〕胡大一.重视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8(2):65.

    〔3〕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00,36:970-1062.

    〔4〕岳红文,胡小琴.葛根及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24(4):251-254.

  〔5〕刘青云.中药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