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君教授耳穴针刺治疗多发性肌炎经验拾萃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摘 要: 龙文君教授研究耳穴多年,运用耳针有效地了许多疾病,尤其是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多发性肌炎,龙老运用耳穴分型、分症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获得奇效。
关键词: 龙文君;多发性肌炎;耳穴;针刺
多发性肌炎是累及全身骨骼肌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最易累及骨盆及肩胛肌群,患者感到近端肢体肌无力,或伴有自发性肌痛与肌肉压痛,甚至为髋周及臀部肌无力,难以蹲下或起立,上肢到颈部肌无力,约1/4患者因累及吞咽肌而吞咽困难。病程中任何时期均可发生肺及心脏病变。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所以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龙文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应用耳穴毫针针刺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并据此申报国家级课题研究其疗效的可靠性。经反复临床验证屡获奇效。笔者有幸跟随龙教授学习,现将龙教授治疗多发性肌炎的经验如下,以求共勉。
1 明辨病因,以治其要
治病求本,审病求因。本病中医归为“痿证”。中医认为:“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从症状上,肌无力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从肢体软弱无力到渐废不用,最后由于长时间肢废不用则肌肉萎缩。痿证病因责之于湿与热,热盛伤肺,肺热叶焦,精失于布,则五体失养,产生痿软症候。因此本病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又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之病皆可累心,因此本病也会累及心脏。《素问・痿论》曰:“五藏使人痿。”龙老认为,本病不应仅限于中医认识,应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类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慢性肌肉组织炎症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某些具有特定遗传素质的个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机体发生免疫方面的改变,导致肌组织受损,或由感染等其他因素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其病因不太明了,但大致可以认定是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机体自身免疫力异常增强,对自体正常细胞产生排斥反应,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失调所致。因此治疗时应以调节机体免疫力为主。
2 独特治疗
以耳为主长期以来治疗本病以应用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减少了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但同时也降低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使病人更易感病。而龙老总结多年经验,采用耳穴针刺治疗本病,既避免了免疫抑制剂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减少了自身免疫反应,取得了满意疗效。中医认为:人之有病,皆归于阴阳失调,因此也就奠定了中医治疗的独特之处,以调为主。本病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肝肾肺胃气血津液的不足,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取耳穴的内分泌、肾上腺、神门、脾、胰、肺、心等,调节免疫系统,使其对自身的免疫性降低,但不影响对其他病菌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筋得以养、脉得以通的作用。耳穴针刺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使耳神经传入冲动,影响大脑皮层,调节免疫中枢从而调节免疫力,因此没有副作用。而且用此法有双向调节作用,损有余而补不足,更有利于治疗。
3 分型辨证,以调为主
医学将多发性肌炎分为:Ⅰ型,单纯性多发性肌炎(PM);Ⅱ型,单纯性皮肌炎(DM);Ⅲ型,肌炎合并恶性肿瘤(CAM);Ⅳ型,儿童型肌炎(JPM/DM);Ⅴ型,肌炎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CTM)。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属“痿症”范畴,分肺热津伤、肝肾不足、脾胃气虚、湿热浸淫。
根据不同的分型及不同的分期,运用不同的耳穴进行,以调为主,整体调理。龙老治疗本病以单纯性多发性肌炎为多,肝肾不足的滋补肝肾,取穴内分泌、神门、肝、肾、肾上腺;肺热津伤的清热养阴,取穴内分泌、神门、肾上腺、肺、肢体(上肢或下肢);脾胃气虚的健脾益气,取穴脾、胃、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相应部位;湿热浸淫的清热利湿,取穴同脾胃气虚型。操作:取半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强刺激,久留针,可以留针40~60min。龙老注重针刺前的常规消毒,切莫刺穿耳廓。 4 验案举例
王某,男,25岁,因胸痛伴胸闷、心悸1月余,于2001年5月19日以心肌炎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感冒出现头晕、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经服感冒药缓解,继而出现胸部隐隐作痛,范围涉及整个心前区,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心悸、胸痛,劳累后加重。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控制炎症,改善心肌代谢,应用止疼药缓解疼痛,未见改善。后渐出现腹肌、四肢肌肉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全身乏力,肌痛尤以上楼、起立加剧,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肌肉压痛(+),肌张力略低,为Ⅳ级,膝跟反射(+),心电图示ST段上移,肌酸肌酶偏高,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肌电图检查呈肌原性损害,此时被确诊为多发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病情缓解不明显,来到我处就诊时,患者已不能站立行走,肌力减至Ⅱ级。龙老对其进行辨证分型,证属痿证之肺热津伤,筋失濡养,选耳穴内分泌、神门、肾上腺、肺、心、脾、胰、上肢、下肢等穴,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中等强度刺激,两耳交替使用,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1个疗程。
二诊,1个疗程后病人病情稳定,心脏病变由于应用抗生素等其他药物得以控制,肢体病情略有好转,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Ⅳ级,但仍不能行走。停抗生素等治心脏病变的药物出院,于门诊进行恢复功能治疗。遂进行下一疗程耳穴针刺治疗。
三诊,经两个疗程治疗,肌力上肢为Ⅳ级,下肢为Ⅴ级,已基本能行走,但较正常为差,治疗期间未出现皮炎等其他伴发症,为进一步恢复,嘱病人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