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对照1组(单纯中药浸泡);对照2组(单纯5-FU疣体内注射)和对照3组(中药浸泡与5-FU疣体内注射联合)。观察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痊愈率、平均痊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痊愈率95%,平均痊愈时间(21.37±5.63) d,复发率5.3%,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痊愈率高、疗程短、痛苦小、复发率低。
【关键词】 5-FU 转移因子 中药 多发性跖疣
跖疣为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2001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应用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4例均为本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男92例,女62例,年龄16岁~45岁,病程3月~13年。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且每例跖疣疣体数目≥5个,<50个。所有病例均1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治疗,半月内未接受外用药治疗。按完全随机将病例分为四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疣体总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1组:单纯中药浸泡。丹参、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各30 g,木贼、地肤子各15 g,红花10 g。加水2 000 mL煎至1 000 mL,趁热浸泡,温度以可耐受为度。1剂/d,每剂煎2次,早晚各浸泡1次,每次30 min。7 d为1疗程,连用4个疗程。
对照2组:单纯5-FU疣体内注射。无论疣体大小均行5-FU疣体内注射。2.5% 5-FU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等比(1∶1)配制,5号皮试针头于疣体边缘斜刺进针入疣体基底部(感觉针尖处于坚韧与柔软组织交界处),药液用量以疣体发白为度,聚合型跖疣行多点注射。视疣体变化1周后可重复注射1次,共注射1次或2次。
对照3组:中药浸泡与5-FU疣体内注射联合。直径大于5 mm疣体行5-FU疣体内注射,方法同对照2组;注射次日起中药浸泡,方法及疗程同对照1组。治疗组:在对照组3的基础上同时上臂腋下近淋巴结皮下注射转移因子3 U隔日1次,共1个月。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开始后4周(28±2) d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疣体全部脱落,皮纹正常。复发为痊愈者3个月内有新的疣体出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见表1)
治疗组痊愈率与对照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186,P<0.001),与对照2组、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813、0.004,P>0.05)。
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与对照1组比较有极高显著性差异(t=4.755,P<0.001),与对照2组和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605、0.179,P>0.05)。
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32,P<0.05),与对照1组和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76、0.828,P>0.05)。
2.2 副作用
5-FU疣体内注射时患者感局部疼此跖疣需多方面考虑。组方中丹参、木贼、红花有软坚散结、促进疣体脱落及改善微循环,特别是对照2组;注射后3 d~4 d见疣体变黑、干枯、缩小,无足部感染、过敏、坏死病例。治疗组于5-FU疣体内注射次日中草药浸泡时无足部疼痛、不适感。所有病例治疗后均无瘢痕。表1 四种不同方法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跖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足跖部表皮良性增生。HPV存在于足跖部表皮棘细胞中,促使棘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跖部过度增厚的角质层影响局部用药的渗入。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利于HPV侵入及复制、增殖。也与局部压迫、摩擦、外伤、多汗有关 。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皮疹特点:细小发亮丘疹,绿豆大小,表面角化粗糙,灰黄或污灰色,周围境界清楚,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如用小刀将表面角质刮,表面可见出血点。有时疣表面有微量血液外渗,凝固后呈小黑点。病理改变与寻常疣基本相同,但整个损害陷入真皮,角质层更厚,广泛的角化不全。空泡化细胞及炎症浸润更明显。目前有局部治疗、冷冻、激光疗法、手术挖除法、针刺疗法、放射治疗、局部外用5-FU软膏、抗病毒治疗和中医中药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1~8]。
本研究应用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痊愈率(95%)、平均痊愈时间(21.37±5.63) d和复发率(5.3%),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具有抗病毒作用,为促进皮肤修复等功能,应趁热浸泡可促进足跖部角质层松解、脱落,使药物能在局部发挥更大的作用[7~9]。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于疣体基底部注射能有效抑制HPV的DNA合成,阻止棘细胞增生,使疣组织变性、坏死。将此两种方法联合并加用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使其在清除病毒、去除增生的疣组织及增厚的角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皮肤修复等诸方面的作用协同互补[2~4]。通过对比观察,笔者认为中药浸泡、较大疣体内注射5-FU及注射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痊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痛苦小、安全且无瘢痕形成,可供临床选用。
【】
[1] 赵庆利,王毅侠,史 飞等.中药 5-氟尿嘧啶及左旋咪唑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3):150~151.
[2] 李育林,王红梅,谭仲楷.5-氟尿嘧啶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4):335~337.
[3] 杨宇辉,王俊伟,赵设计.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86例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5):318.
[4] 陈碧云,李达仁.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安徽医药,2004,8(3):185~187.
[5] 吴伟伟,盛晚香,车 辙.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9):539.
[6] 郭 丽,饶 淙.中药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62例报告.实用医技杂志,2001,(11):868~869.
[7] 周世敏.中西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原医刊,2004,(18).58~59.
[8] 严月华,吴伟伟,盛晚香.中药方剂外洗治疗多发性跖疣.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