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110例
【摘要】 目的探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110例。结果治愈90例,有效13例,显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 %。结论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椎病 牵引 手法 中药外敷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因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引起颈部神经根或脊髓以及颈部血管受到压迫和刺激而产生的以颈肩臂部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颈椎病的症型很多,目前比较通行的主要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而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较多,综合起来大致可有牵引、医疗、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推拿、针灸和中草药等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11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0岁以下10例,31~40岁15例,41岁以上85例;病程半年至15年;神经根型53例,椎动脉型19例,交感型7例,混合型31例。以上病例都是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并收集。
2治疗方法
2.1 牵引方法
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次,每次0.5~1 h;重症患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1~2 h。牵引重量可自2~3 kg开始,根据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可适当调节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再牵引1个疗程。
2.2 推拿手法
患者坐位,头微前倾,暴露颈部(体弱者可取俯卧位)。先在颈项部中线自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施术,于两侧自风池而下到大杼穴也以同法施术,反复操作5~10 min。继之对天柱、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点按5~10次,再于颈项、肩臂部施以揉法,揉3~5 min[2]。再取坐位,术者立于身后,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椎体压痛处,用另一肘部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方牵引,同时轻揉转动头部,以放松颈部,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
2.3 中药外敷
采用热敷散,药用桑枝20 g、桂枝2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艾叶20 g、红花20 g、花椒20 g、川乌15 g、草乌15 g、牛膝15 g、木瓜20 g、刘寄奴15 g。每天热敷3~4次,10 d为1个疗程。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有好转。无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110例,经2~4个疗程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90例,有效13例,显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 %,疗效满意。
4讨论
非手术疗法一般可使颈椎病症状有较大程度的减轻,尤其是对早期患者,可有较明显的好转。因此,在整个治疗措施中,应首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实施要求是正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基本上要按该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是针对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和出现的临床症状给予综合施治的一种方法。首先进行颈椎牵引,利用牵引的作用力和体重反作用力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3]。然后在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松解神经根和软组织粘连、缓解疼痛和麻木、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的作用,有利于颈椎活动,缓解症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颈部中药熏蒸治疗,以便更有利于中药的渗透吸收。中医认为颈椎病系肾亏所致,肾主骨,肾亏骨失其所养,则外邪寒湿入侵,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中药方以补肾、养血、活血、温经、止痛、益肾、壮骨、温阳为主。总之,三种方法综合施治,能更好地发挥对颈椎病治疗的综合疗效,治疗后期根据病情再配合非治疗期间主动功能锻炼,短期即能取得满意疗效。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189.
[2]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100.
[3]王桂菊.综合治疗颈椎病130例疗效分析[J].康复,2000,6(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