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58例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琦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疏脉益脑胶囊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疏脉益脑胶囊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疏脉益脑胶囊 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采用中药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5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DSM-IV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老年呆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2]。并结合简易智力状态速检表(MMSE)[3]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病情均属轻型和中型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5~75岁,平均(65.3±7.1)岁;受程度(10.1±4.3)年;痴呆轻度30例,中度28例;病程(1±0.67)年。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4~75岁,平均(64.8±8.2)岁;受教育程度(9.3±5.2)年;痴呆轻度27例,中度13例;病程(1±0.81)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排除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无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疏脉益脑胶囊(由人参、黄芪、何首乌、水蛭、海藻、丹参、三七、川芎、生槐花等药物组成,由山海丹制剂室提供,每粒0.3 g),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石家庄制药集团生产,每粒0.4 g),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脑循环动力学测定,主要测定两侧颈总动脉能直接反映脑血管功能的定量指标: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阻力指数(RI)。血流变采用锥板法测定;血脂采用酶法测定。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采用1990年5月全国老年痴呆专题会议修订的《老年呆病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生活能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4分。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力和人格仍有部分障碍,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分但<4分。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有,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准确,神志痴呆,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分或下降者。

    3.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58例中显效8例(13.8 %),有效28例(48.3 %),无效22例(37.9 %),总有效率62.1 %;对照组40例中显效5例(12.5 %),有效17例(42.5 %),无效18例(45.0 %),总有效率55.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3两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变(P<0. 05或P<0.01)。对照组服药前后血流变各项指标虽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

    3.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治疗组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Chol、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在降低Chol、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5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循环、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脑血循环、动力学指标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4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属于中医痴呆范畴。脾肾气血亏虚、脏腑失调、脑髓失养是形成痴呆的必要条件;脑髓空虚、痰瘀阻络是其形成的关键环节。治疗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疏脉益脑胶囊以黄芪、人参大补元气,以帅血运;何首乌味甘性温,入肝肾两经,不寒、不燥、不腻,具补肝肾、益精血之功;水蛭咸苦性平,有破血逐瘀通经之效,且可引诸药入络;海藻咸寒,消痰软坚,合水蛭共具化痰消瘀之功,能消除脉道之痰瘀以治其标,且水蛭少量缓投,可久用而不伤正;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瘀;生槐花性味苦寒,善清血分之热,具有清降泄热的功效。诸药合用,使脑髓得肾精之充盈、气血之滋养,痰瘀祛除,气血通利,神清脑健。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疏脉益脑胶囊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改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从而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药理研究也证明,人参、何首乌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衰老等作用,还可增强抗氧化剂含量,并能提高其活性;水蛭、三七、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微循环流速;海藻也有抗凝、降脂、降压的作用。因药证相合,故取效满意。

 

【】
  [1]颜文伟译.关于DSM—IV的介绍[J].上海精神病医学杂志,1994,(增刊):13.

[2]傅仁杰.老年呆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杂志,1991,32(2):56.

[3]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