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
作者:金智生,杨世勤,潘宇清,高研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六味地黄丸(Liuwei Dihuang Pill,LP)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C肽(C/|Peptide,C/|P)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及六味地黄丸(LP)进行干预,观察用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体质量指数(BMI),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干预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BMI、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P水平。结果 LP可降低肥胖性T2DM大鼠体质量及BMI、HOMA/|IR、FPG、TG、TC、LDL/|C、C/|P水平,增高HDL/|C、ISI。结论 LP可较明显降低血糖,有效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六味地黄丸;胰岛素抵抗;C肽水平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 %以上,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其诊断和方面仍有不少困惑。其中肥胖所导致的IR是T2DM的一大主要因素[1]。本实验旨在通过观测肥胖性T2DM大鼠经中药六味地黄丸(LP)及罗格列酮干预后ISI、BMI、HOMA|IR、 FPG、TG、 TC、HDL|C、LDL|C和C|P的变化水平,从而观察LP对T2DM大鼠IR的作用。以探讨LP对肥胖性T2DM大鼠IR的疗效及机理。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PF级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为(200±20) g,由甘肃中医学院SPF级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编号:SCXK(甘)2004—0006]。
1.2实验药物、试剂、仪器
六味地黄丸(LP)(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781)、盐酸罗格列酮肠溶片(成都恒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70102)、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批号:015K1279)。
空腹及餐后血糖:采用微量血糖仪(美国罗氏公司,批号: 021P1689)和试纸条;血清INS, C-P及生化指标(FFNS、TG、TC、HDL|C、LDL|C)测定参照放免分析试剂盒说明书(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所,批号:200725)。
1.3实验方法
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60只大鼠按体质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只为空白组;其余52只均喂以高脂饲料(其中含10.0 %猪油,20.0 %蔗糖,2.5%胆固醇,1.0 %胆酸盐,66.5 %常规饲料),第5周对BMI≥25的大鼠一次性左侧下腹部注射小剂量STZ(30mg/kg)[2-3] ,第7周,大鼠禁食12 h后,按2 g/kg剂量灌服20 % D-葡萄糖溶液,凡灌胃0和120 min血糖分别≥7.8 mmol/L和(或)≥11.0 mmol/L的大鼠为造模成功。随机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雌雄各半),称重按体质量编号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LP低剂量组、LP高剂量组,每组8只。第2 d开始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罗格列酮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70 mg/(kg·d)(质量浓度为4.2 mg/mL); LP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50 mg/(kg·d)、50 mg/(kg·d),(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mL,3 mg/mL)。
1.4标木采集与处理
第11周后,大鼠禁食12 h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腹腔注射含2 %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40 mg/kg麻醉,股动脉取血加入装有40 000 U/mL抑肽酶20 μL的冰冷试管中混匀,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室温下48 h内检测INS、FPG、TG、TC、HDL|C、LDL|C、C|P含量,并于-25 ℃冰箱内保存留取组织标本。胰岛素抵抗的评估,采用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HOMA|IR公式[空腹血糖(FPG,mmol/L)×空腹胰岛素(mU/L)/22.5]。HOMA|IR值越高,表明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素抵抗越重。BMI=体质量∕身长2(kg∕m2)。ISI=Ln[1∕FFNS×FPG][4]。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所有数据用(±s)表示。检验各变量非正态分布数据用非参数统计,情况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2实验结果
2.1体质量及BMI的变化
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体质量及BMI均降低,除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外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并且LP高剂量与罗格列酮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LP高、低剂量组与罗格列酮组,LP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LP和罗格列酮都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体质量及BMI,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见表1。
表1LP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体质量及BMI的影响 (±s)组别n体质量(g)BMI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空白组8251.23±26.66250.78±27.5522.56±1.6521.52±1.68模型对照组8288.43±31.23﹟285.66±35.2126.11±1.75﹟25.50±1.53罗格列酮组8290.55±26.87260.11±23.79﹡△25.59±1.3721.57±1.27﹡△LP高剂量组8287.78±27.45272.38±30.31﹡△27.10±1.8221.38±1.88﹡△LP低剂量组8293.33±30.22278.63±24.75﹡△26.36±1.5821.29±1.83﹡△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ISI、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及C|P水平的变化
LP高、低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及血糖均明显降低,ISI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LP高、低剂量组与罗格列酮组,LP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LP和罗格列酮都可以降低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及FPG,增高ISI,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见表2。
表2LP对ISI、HOMA|IR、FPG及C|P水平的影响 (±s)
组别nISIHOMA|IRFPG(mmol/L)C|P (pmol/L)空白组8-3.91±0.221.77±0.323.65±0.570.0833±0.008模型对照组8-4.78±0.29﹟8.12±0.76﹟16.46±1.56﹟0.0965±0.003﹟罗格列酮组8-4.41±0.32﹡2.98±0.64﹡5.23±0.11﹡0.0896±0.007﹡LP低剂量组8-4.60±0.20﹡4.08±0.57﹡11.65±3.48﹡0.0879±0.004﹡LP高剂量组8-4.58±0.38﹡3.13±0.36﹡9.78±3.52﹡0.0843±0.003﹡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2.3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变化
LP高、低剂量组TC、TG及LDL|C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相比差异都具有统计意义(P<0.05); LP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LP高、低剂量都可以降低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及LDL|C,增高HDL|C,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见表3。
表3LP对血脂的影响 (±s,mmol/L)
组别nTCTGHDL|CLDL|C空白组 82.78±0.34 1.38±0.320.80±0.081.83±0.37模型对照组83.52±0.29﹟1.60±0.31﹟0.65±0.07﹟2.67±0.22﹟罗格列酮组83.55±0.281.58±0.290.68±0.082.68±0.28LP低剂量组83.03±0.20﹡△1.54±0.230.76±0.06﹡2.12±0.27△LP高剂量组83.23±0.32﹡△1.49±0.24△0.73±0.06﹡△2.33±0.25△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胰岛素作用缺陷是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和显著特征,胰岛素作用缺陷的实质是IR,而IR的中心环节是肥胖[1]。HOMA|IR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简易参数,研究表明HOMA|IR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的精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以HOMA|IR判断胰岛素抵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6 %、71.4 %、90.7 %[5-6]。
T2DM的中医辨证无论从传统认识,或从目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统计,阴虚是其基本的病理变化特点,约占糖尿病患者辨证的85 %以上[7]。而六味地黄丸具有填精补肾,滋阴养血的作用。研究表明,LP中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均能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茯苓素可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8]。同时LP在血液中所含的“5|HMFA”和“丹皮酚”的成分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质量、心率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9-10]。故深入研究LP在糖代谢方面的机理,对中医中药有着重要的实际临床意义。
本课题实验结果表明LP具有明显降低肥胖性T2DM造模大鼠的体质量、BMI、HOMA|IR、C|P水平,调节血脂,提高ISI,提示LP降血糖可能是通过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起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只是对LP改善肥胖性T2DM造模大鼠IR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推测和探讨,其具体作用机理更为复杂,作用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及靶点目前还不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1/]叶任高,陆再英.内/[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92-796.
/[2/]郭啸华,刘志红,李恒,等.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4):351-355.
/[3/]孙子林,葛祖恺.糖尿病动物模型及其进展/[J/].糖尿病杂志,1999,7(4):227.
/[4/]李光伟,潘孝仁,Limioja,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标/[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5-659.
/[5/]包玉倩,贾伟平,高鑫,等.评估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选择降糖药物的临床多中心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3(2):104-108.
/[6/]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2.
/[7/]余学庄,李建生,陈相新.233篇糖尿病中医证候学文献分析/[J/].中医研究,2007,20(3):60-62.
/[8/]刘德军.六味地黄丸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2-235.
/[9/]张宁,王喜军.六味地黄丸中血中移行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3):174-176.
/[10/]王喜军,张宁.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1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