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排卵情况与不孕症的超声诊断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董玉宏 倪小芳 侍晓军

【摘要】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已婚女性不孕症患者,开展月经中前期双侧卵巢卵泡发育情况的监测,排除子宫、卵巢病变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受孕率的目的。方法:患者适度充盈膀胱,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开始监测双侧卵巢卵泡发育情况,在子宫、卵巢位置作纵、横、斜等切面扫查。结果:卵泡直径在20mm以上者为优势卵泡,可发生排卵现象。<16mm为劣势卵泡,不发生排卵。结论:当卵泡达到≥20mm时,可指导不孕症患者进行受孕准备。

【关键词】  不育症;卵巢;排卵

    致使女性不孕发生的因素很多,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多与卵泡的发育、排卵有关。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月经的中前期进行双侧卵巢卵泡的发育情况的监测,预测排卵时间,旨在为不孕症患者或临床医师提供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受孕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超声科自1993.1~2007.6月,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实施超声监测双侧卵巢卵泡发育情况,本文所报道的为2006.12~2007.11月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总人数216人,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29岁,原发性不孕105例,占49%,继发性不孕111例,占51%。

    1.2  方法  应用我院超声科日本阿洛卡SSD?1700心腹两用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适度充盈膀胱,从月经周期的第11d开始,在子宫、卵巢位置作纵、横、斜等切面扫查,对双侧卵巢卵泡发育情况(如卵泡的有无、卵泡的大小、形态、生长发育速度、周边血液供应情况),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追踪超声检查3~5次。如果卵泡发育在≥12mm时,2~3d检查1次,≥16mm时每日检查1次直至卵泡破裂排卵,连续监测三个月经周期。

    2  结果

    卵泡直径在20mm以上者为优势卵泡,可发生排卵现象。卵泡直径<16mm以下者为劣势卵泡,多不发生排卵现象。在216位不孕症患者中,其中>20mm以上者191例,占88%,>22mm以上者78例,占36%,>25mm以上者41例,占19%,单侧可见卵泡发育者116例,占54%,双侧同时可见卵泡发育者75例,占34%,双侧未见明显卵泡发育者25例,占12%(其中包括1例51岁就诊病人)。

    3  讨论

    超声医学的超声诊断技术因其具有快速诊断、准确、价廉方便、无创伤、可重复等优势,目前越来越受广大医患的欢迎,我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甚至村卫生室多已普遍使用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在我县乡级卫生院已达99%,超声诊断、超声、介入超声等已是目前医疗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排卵前卵泡发育等情况的监测,对指导女性不孕症患者调整生活,指导受孕和临床针对性治疗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虽然造成女性不孕症的发生因素很多,如子宫病变(子宫畸形、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内膜结核),卵巢病变(如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功能性肿瘤、卵巢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等)。本文患者均排除男性不孕因素,我们发现当卵泡的发育<16mm时,不出现排卵现象,连续监测3~5次卵泡的大小未发生变化,周边血供不明显。而当卵泡>18mm时,卵泡的平均生长速度为18±1.01。当卵泡达到20mm以上时,周边血供明显,且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持续下降时,可指导不孕者进行受孕准备[1]。并且可见卵泡外形饱满呈圆形,壁薄光滑,回声清晰,位置突向卵巢表面[2]。和相关报道相一致,排卵后超声可发现卵泡外形消失或缩小,内壁塌陷,有时可见早期黄体形成,陶氏腔内有少量液性无回声区[3]。根据我院中医妇科近10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女性月经中前期卵巢卵泡发育在16?19mm时,卵泡破裂排卵,可以受孕,但是往往发生流产现象。而卵巢卵泡发育在20~26mm时,卵泡破裂排卵,受孕率明显提高,追踪超声检查,胚胎发育良好。且目前已经有297对夫妻妊娠生子。虽然,应用阴道超声进行卵泡发育的监测比应用经腹部超声监测更能够清晰的显示卵泡的发育情况,图像更加清晰,且无需患者充盈膀胱等优点。但是,在县级以下基层还没有配备阴道探头的情况下,或者超声科是男性医师,采用经腹部进行卵泡发育情况的监测,进而预测排泡时间,指导夫妻生活,提高受孕率,促进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仍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文献】
  1 李桂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不孕症卵泡监测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版),2003,24(12):82

2 喻波,卢冬梅.超声对不孕症卵泡发育的监测及中药促卵泡生长治疗中的实用价值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4):674

3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