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脑卒中病人心理治疗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阎志兰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心理疗法;护理

    医学心是医学和心理学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有经验的医生总是在关注病人生理变化的同时,又注意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反映和心理需要,并在医疗护理实践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病人在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促进病人的早日痊愈。脑卒中病人,有相当一部分留有意识、语言或肢体功能障碍,心理因素对他们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7年我院收治脑卒中病人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均经颅CT证实并符合诊断标准[1]。

    1. 2  分组

    将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且两组中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训练均从急性期开始[2],心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

    1.3  心理分析

    患者由于经历疾病折磨,病程一般较长,往往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恨不得马上找到灵丹妙药,立刻把病治好。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的心理活动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有时高兴,有时忧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更多时候是焦虑、紧张、忧伤、烦闷、急躁等消极情绪相互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有的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变得情感脆弱、心胸狭窄、消极被动、多疑敏感、以自我中心、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变化。

    1.4  心理治疗

    1.4.1  耐心引导  由于病人治病心切,易产生焦虑、急躁,我们要正确引导、耐心解释,说明病情,调整病人的情绪,使其情绪稳定、振作精神与疾病斗争到底。

    1.4.2  热情关注,积极帮助  对于那些忧心忡忡,整日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患者,我们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帮助他们树立“随遇而安”的静养心态,并说服他们摒弃“过去”,关注“现在”和“将来”[3]。

    1.4.3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的患者惊恐不安、消沉、绝望,需要我们用生动活泼的临床实例来开导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我们的和护理。

    2  结果

    心理治疗组治愈32例(80%),好转8例(20%);对照组治愈23例(57%),好转17例(43%)。治愈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身体健康生命的重要疾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幸存者500~600万人。有7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不但患者非常痛苦,也成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在旧的医学模式下,致病因素只考虑生物因素,治疗只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既有躯体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能正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心态,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促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并积极配合医生临床治疗,从而更快恢复机体健康。

【】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56

2 胡永善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166

3 杜玉凤,李建明主编.医学心[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200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