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救治有机磷中毒的护理
[摘要] 目的: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救治。结果:无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建立血路,密切注视生命体征,防止出血和凝血,彻底清除患者有机磷脂溶性毒物是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血液灌流;透析;护理
有机磷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每年均有大量有机磷中毒患者需要抢救,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尽管有解磷定、阿托品等特效药物,但若中毒严重,中毒时间较长,用药时间较晚患者,胆碱酯酶难以恢复活性,在此情况下应用血液灌流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52例,经采用血液灌流方法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抢救,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2例,男性10例、女性42例,年龄22~56岁,平均42岁;均为口服中毒,中毒至治疗时间为5~24 h。其中,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26例,重度昏迷8例,患者均有自主呼吸。患者均在急诊科经过洗胃、更换衣服、剪头发,经内科用解磷定,阿托品予对症治疗等处理,病情不能控制而急诊行床边血液灌流治疗。
1.2材料
健帆牌JF-600A型血泵;一次型健帆牌丽珠HA230型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一次性血路,一次性血液透析穿刺针,5%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
1.3方法
把一次性血液灌流器与一次性血路连接,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20%肝素盐水2 000 ml作为预冲液用来预冲与排气。按照先糖后盐原则预冲,在整个预冲过程中,均应用手拍击血液灌流器,予利于空气排出,同时,可利用止血钳在静脉端反复夹紧松开以增大液体压力,使吸附剂分布更均匀,更易排净血液灌流器内气泡[1]。将血液灌流器垂直固定在支架上,高低与患者心脏同一水平,接20%肝素盐水循环20 min备用。选择患者血管作动、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可开始血液灌流。首先将血路动脉端与患者动脉穿刺针连接,然后开动血泵,将血液流量调至50~100 ml/min,在动脉血液进入灌流器前,推入首次量肝素,将血液流经灌流器时可轻轻拍击灌流器,以防止吸附剂凝结,当血液流至静脉未端时,再予患者静脉穿刺针连接,以减少进入体内的盐水量。在灌流过程中,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慢慢将血液流量调至100~200 ml/min。吸附2 h左右灌流器吸附剂已达到饱和,此时结束灌流治疗,灌流结束后用空气回血,尽量避免使用生理盐水,以免被吸附物质重新释放入血。
2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中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 d,而行2~3次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 d。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出院后经随访均无明显并发症。
3.1迅速建立血管通路
因有机磷中毒患者往往伴有抽搐、肌颤表现,而大剂量的阿托品化会使患者出现烦躁多动。因此,在选择血管及穿刺时,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穿刺技能,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后要固定好针头,尽量避免针头脱落,以保证有足够血流量。
3.2肝素使用
有机磷中毒患者,首次全身肝素要够剂量,一般为1 mg/kg,因追加剂量难以掌握。在进行血液灌流前应采用常规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灌流过程中每隔0.5~1 h应监测1次,使体外循环凝血时间保持在45~60 min[2]。由于使用肝素可引起出血,故应注意观察患者鼻腔、牙龈、消化道、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现象。
3.3生命体征的观察
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出现血压下降,应立即减慢血流量,以患者头低足高位;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加用升压药;如非血容量减少而引起低血压患者,可边滴注升压药边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3.4应密切注视是否有血液流量不足和灌流器凝血
低血压和动脉穿刺针松脱是导致血流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应及时扩充血容量及使用升压药等方法使血压维持正常范围,如动脉穿刺针有松脱,即予调整固定,以保证有足够血流量。如血路中动脉除泡器液平面较前提高而静脉除泡器液平面下降,提示灌流器凝血,此时应加大肝素量,必要时更换灌流器。另外,还应警惕发生空气栓塞,空气栓塞主要由于动脉管道与灌流器连接或连接不合适引起,故对这些连接处应注意观察。
3.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有机磷中毒患者往往有空腹或酒后服农药,病情凶险,快;除彻底洗胃、阿托品胆碱酯酶多能剂外,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自主呼吸及观察呼吸频率,详细记录出入量,特别要注意尿量、尿液颜色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对血液灌流的反应。
3.6血液灌流
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一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由于毒物在外周循环内浓度下降,患者意识可能转清,但有机磷为高度脂溶性毒物,在体内分布容量大,加上有些患者洗胃不彻底,消化道仍有吸收,在灌流治疗后几小时或1 d后,外周组织中毒物再次释放入血,血浓度再次增高,可导致患者再度昏迷,故对危重患者应严密观察,监测血药浓度,如有反跳,应继续灌流或多次灌流,清除到不威胁生命的程度为主。另外,由于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肝素量较大,为防止出血,在治疗结束后可缓慢推注鱼精蛋白25~50 mg。
[]
[1]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M].上海:上海文献出版社,1999.193-196.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