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摘要】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丸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1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以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常规;治疗组67例,在抗炎、平喘、化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疗程为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症状积分、肺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后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FVC、FEV1、PEF、V50、V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能有效减轻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通气功能状态,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老年哮喘;肺功能;补中益气丸;临床观察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为较为难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病程相对长,肺功能损害程度严重,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培土生金”及“冬病夏治”之说,对临床诊断为哮喘,曾给予正规治疗,目前处于缓解期的老年人,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并进行症状积分和肺功能测定,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治老年哮喘缓解期患者131例,均为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行肺功能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哮喘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按随机对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7例,男性3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71.0±5.3)岁,病情中度36例,重度31例,平均病程(15.3±4.6)年;对照组64例,男性3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9.2±3.2)岁,病情中度33例,重度31例,平均病程(14.8±4.2)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1],根据其症状、肺功能测定,均行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为阳性者。排除标准为患有其他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抗炎、平喘、化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g/次,3次/d,从每年5月至10月连续服用。
1.4 观察指标
两组均对用药前后症状评分、观察肺功能指标变化。用药期间随访1~2次/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评估症状积分情况。
1.4.1 症状积分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132-138及其近1个月的症状进行症状评分。评分标准①白天症状评分:白天无症状:0分;白天有1次短暂的症状:1分;白天有2次或2次以上短暂的症状:2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3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4分;症状严重,不能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5分。②夜间症状评分:夜间无症状:0分;夜间憋醒1次或早晨被憋醒:1分;夜间憋醒2次或2次以上:2分;夜间多次被憋醒,大部分时间不能入睡:3分;症状严重,根本无法入睡:4分。
1.4.2 肺功能检测 采用CMS-2型微电脑肺功能测定仪(航空航天部第十三所北京控制器件技术开发公司研制),重复测试3次,取均值。检测前6 h患者应未使用过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药物。观察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1]132-138,分为临床控制(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显效(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减少);好转(喘息症状或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无变化)。临床控制及显效为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组有效率为61.2%,对照组为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症状积分比较的结果提示,当年夏季服用补中益气丸的患者,发病症状减轻。说明补中益气丸对老年支气管哮喘能补益正气,具有冬病夏治,扶正固本之功效;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的结果提示,坚持服用补中益气丸后,肺通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老年支气管哮喘通常有病程长、症状严重、预后差、肺功能减退更显著等特点,且反复发作可导致肺功能显著下降,其特点为气道阻塞、气道阻力升高,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的表现为最大通气量下降,以及功能残气量、肺总量升高。因此应加强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尽可能避免哮喘急性发作,以减轻肺功能和其它脏器损伤。有必要普及肺功能检查,尤其是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试验和规范平喘治疗后的动态观察,提高老年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3]。
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哮证”、“喘证”等宿疾,其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摄纳,痰浊搏击而发。痰浊伏留体内,遇感而发,痰气搏击,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之出入触发停积之痰,遂伴发哮呜之声。哮喘缓解期虽是虚实夹杂,然总以正气不足,脏腑虚弱为主,故治法以匡扶正气为主[4]。补中益气丸是常用的中医内科非处方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内外伤辨感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蜜炙黄芪,党参,蜜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本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取其培土生金之义,健脾和胃助水湿运化,以杜痰源。本研究采用冬病夏治,防治结合,标本同治,以使正气渐复,亦减少了再次复发的可能性。
【】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l32-l38.
2 林健濂,袁建章,汪得喜,等. 老年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和肺功能鉴别诊断.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30-33.
3 何 丹,张立萍.老年人与青年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改变的对比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1,23(7):420.
4 孙淑芳,刘文红.中老年哮喘110例临床特点分析.贵州医药,2003,27(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