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诊护士医疗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 急诊护士;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准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护士作为直接责任者或作为直接被投诉对象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增加。急诊科是接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因此,针对国际公认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特点,结合操作纷繁的护理行为,对急诊护理活动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搜寻可能出现风险的微小苗头,并进行积极防范,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纠纷原因分析
1.1 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 (1)认为护理与法律关系不大,没有意识到护理专业的每一个操作、每一项记录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导致法律意识淡漠。(2)护理与在职教育在法律方面存在弱项[1]。
1.2 未预见的风险因素 (1)患者病情的突然变化,与抢救技术、规程、知识有关的人为错误,仪器、机械的突然故障,医患沟通的技巧等。(2)急诊病人绝大多数都需要转送到病房,尤其是CCU、ICU病区。在转运的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如管道扭曲、移位等。这些细小的环节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发医患纠纷,使护士成为责任人。
1.3 心理素质差 (1)急诊护士素质要求高,承担着救护危重病人的重要职责,即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及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使护士容易精神紧张,加大工作压力。(2)急诊科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琐碎、繁重,尤其是晚上、节假日,急重就诊者增多,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护士工作生活的时间不,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导致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头痛、胃肠不适等。(3)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工作的前沿,是面对社会的窗口,24h对外开放,工作环境往往嘈杂,噪声不断。这些噪声主要来自病人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各种监护仪报警声及频繁的人员流动。经常受杂乱环境和噪声的刺激,导致急诊护士感觉超负荷,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4)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以及护士大量付出与所获社会尊重之间的不平等,也易使护士心理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教育
2.1.1 强化急诊科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各种法规,要明确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可能成为法庭的证供,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急诊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要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铭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2]。
2.1.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范、约束各项医护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急诊科针对易引起护理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危重病人护送、检查、登记、告知、沟通制;危重病人转送、签字、报告制;急救技术操作实施告知制;要求对开展各种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及时制定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相关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必须明确,同时,使病人和家属明白各种操作和检查等,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并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让患者主动承担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2.1.3 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组织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定期进行分析 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强化风险意识,注重自我保护。
2.2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2.1 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急诊护士除应具备一般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还应通过多种形式训练急救硬功,加强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高素质急诊护理人员是保证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防范医疗护理纠纷事故的基础。
2.2.2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急诊护士应在工作之余培养各种兴趣爱好,通过多种业余生活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急诊护理工作。
2.3 预见风险,防患于未然
2.3.1 吸氧、吸痰、洗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是急诊抢救常用的措施 当遇到此类病人,尤其是面对灾难事故、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紧急抢救时,对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而精心。具体来说,护士在给深昏迷病人吸痰时,病人的口咽部、鼻部有可能出血,也有可能造成呼吸骤停;在给中毒病人洗胃时,如患者意识丧失、吞咽反射消失,有可能造成置管困难和异常、口腔黏膜损伤出血、病人误吸或窒息等;另外,危重病人的吸氧管、输液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有可能发生弯曲、堵塞,甚至松动、滑脱,这些技术操作都需要护士去预见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并做好补救准备。
2.3.2 急诊病人转运前必须再次评估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并及时汇报、记录 需通知所到科室及时接待;转运中的机械、物品必须备齐备足;电梯等后勤保障应准备到位。
2.3.3 急诊病人在检查时出现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时有发生 如心跳呼吸骤停,痰液、血块阻塞气管造成窒息等,医护人员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估计和准备,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面临的危险,以使他们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通情达理地接受和承担风险。
2.4 强化服务意识
2.4.1 观念转变 应彻底转变病人求医生这种观念,引进患者是消费者的理念。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简化就诊程序,突出专科特色。严格护理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护理措施细致严密。保证绿色通道通畅,协调就诊一切内容,以不耽搁病情为原则。
2.4.2 重视良好服务态度在纠纷处理中的缓和作用 在某些损失极小的纠纷事故中,如果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前提,将会对处理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2.5 增进护患沟通
2.5.1 情感沟通 急诊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短,接待病人及家属要热情真诚、态度和蔼。尽快与其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讲究语言的性。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对护士信任,产生安全感。
2.5.2 病情及诊疗程序沟通 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避免套用生硬的医学术语,使其对病情危险性与各种检查的必要性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5.3 护理方法沟通 将各种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作简明扼要的解释,可能的情况下由患者或家属决定是否接受,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纠纷。
2.5.4 医疗费用的沟通 贵重药品、大型检查应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酌情选择,杜绝乱收费,做到“四个合理”,即合理收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3 小结
急诊护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工作性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对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与病人协商并共同分析利弊,尊重病人的意愿,满足病人的诊治要求,使病人在理解、配合、支持的情况下,主动接受风险、承担风险,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
1 魏艳,何芳.急诊科护士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中华临床护理杂志(南方版),2006,(138):28-29.
2 黄秀金,许萱荷.强化护士的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广西医学,2003,25(10):2065-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