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前病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病人手术前的知识需求,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健康。方法 对66例乳腺癌病人于住院后至手术前1天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乳腺癌病人认为对于疾病及治疗类的知识非常重要。结论 护士对乳腺癌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时,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计划,以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需求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needs of premastectomy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knowledge requirements of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rder to guide the nurses to make the pre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Cancer Hospital of CAM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the operation.Results Most of the patients considered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heir diseases. 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plans carried out purposely by the nurses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Key words]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therapy; requirement
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的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护理的功能是帮助病人满足和维持他们的需要。在我国,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传统术式,虽因保乳术的开展而渐少应用,但目前国内大多数仍以此手术为主[2]。乳腺癌的疾病及治疗使他们不仅必须面临身体上的痛苦,还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出现危机,各方面得不到满足。本文旨在对乳腺癌病人手术前的需要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10—12月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病房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病人。取样标准:(1)确诊为乳腺癌,并知道自己的诊断;(2)住院后至手术治疗术前1天;(3)能用中文交流;(4)愿意参加本调查的病人。66例病人参加了本次调查,其中65例(98.5%)是女性,62.5%是45~60岁的中年人。大部分病人已婚(61例,92.4%),71%的病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教育,大部分是在职人员(68.2%)。
1.2 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量表为研究者通过检索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在国外常用的知识需求量表的基础上,根据乳腺癌的特征,结合中国的国情重新修订,并以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自行设计,包括31个项目,每项的评分为“1、2、3、4”,分别表示“不需要,无所谓,需要,非常需要,”最后一项为开放式问题,记录病人是否还有其他的需要及其程度。量表的效度是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4位专家进行评议,其内容效度系数为0.86。量表的信度通过对10个对象进行预调查, Cronbach Alpha值为0.90。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分析采用社会院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分析。
2 结果
病人对31项需要的总需要程度为3.23±0.53,26项(83.9%)需要的均数>2.50,各层次需要程度见表1,前10位需要具体得分见表2。排在后10位的主要需要是家庭中的情感支持,了解如何在家庭中体现自我的价值,个人卫生需他人协助等,均数在2.70~3.11。 表1 护士与病人对各层次需要的程度评估结果需要层次 表2 乳腺癌治疗术前病人的前10位需要项目
3 讨论
首先应满足病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研究结果显示,生理需要在病人术前各层次需要中的排序为第一位。主要是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进食以易消化、高蛋白及热量分配平均的饮食。保障人体的各种需要,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应多食水果、蔬菜、奶制品及易消化的各种肉类,对含大量的糖、脂肪食物少吃,少饮咖啡、红茶和含酒精的饮料。其次为嘱病人预防感冒,防止咳嗽,以免延误手术时间。同时锻炼病人适应床上大小便。最后,护士应尽可能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创造良好环境,利于病人睡眠和休息。加强术前宣教,增加病人对环境和方面的安全感[3]。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感是病人手术前需要的重要方面,术前宣教是满足病人安全需要的重要措施。病人入院后,护士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入院须知、个人卫生常识、各种检查处置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入院使患者及家属熟悉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充分利用各种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因为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做必要解释,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护士对待病人耐心,态度和蔼,可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清除病人心理上的不安。乳腺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要切除一侧乳房,使患者正常的生理曲度消失,对心理构成较大的压力,同时对癌症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加上癌症、手术对体力的消耗,使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压力。护士可根据病人接受程度向其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术前准备程序及配合方法、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尤其是患肢并发症的治疗。指导病人学会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在心态上应以“乐观、向上、宽容”来要求自己。愉快的接受手术治疗。提供并帮助病人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爱与归属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病人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病人被确诊为乳腺癌,并将接受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悲观与恐惧心理。过重的心理负担对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抑制作用,必将影响疗效和预后。因此,护士应该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使其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同时让病人知道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尤其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积极合理治疗,多可获得良好效果。我们还通过邀请曾经很好的适应乳房切除的病人现身说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动力,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增强癌症病人抗病能力,重视发挥家属和亲友在维持患者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争取他们的支持[4]。护士应了解病人家庭情况,鼓励和指导家庭成员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避免家人的特别关心对病人造成的紧张和不安。此外,护士帮助病人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如病人的亲友、同事来共同关心和帮助病人。主动了解病人的意愿,尊重和平等对待病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病人有得到尊重的需要,其排序仅次于生理和安全需要。这类需要虽非生命所必需,但它能促进生理机能更加旺盛,利于康复。因此,我们充分重视并加以满足,如对患者态度和蔼,不直接称呼其床号、姓名等。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产生受重视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护士应了解病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协助和指导其适应病人的角色。调查结果表明,病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调查的病人中多数是在35~50岁中年女性,且多数为在职人员。这些病人原来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乳腺癌的诊断和住院治疗使病人产生了焦虑感和压力。有人研究癌症病人出院后的需要,出现抑郁和情绪低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病人对癌症考虑得过多时及出院后抑郁更重。调查中显示[5],多数患者担心出院后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忧心忡忡。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因Chalmers等人研究发现大部分乳腺癌病人认为他们对信息和照顾的需要中护士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信息和照顾来源。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病人出院后的患肢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避免感染、讲解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及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注意调节工作与健康的关系[6]。 总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术前有各层次的需要,其中以生理和安全需要为重点。病人认为疾病与治疗最为重要,其次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因此,护士应尽可能做到正确评估病人的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病人各层次的需要。
【】
1 潘孟昭.护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
2 汪祥辉,雷通海,潘娇云.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及筛查.肿瘤,1996,5(6):3-6.
3 李银雪,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4.
4 林菊英.社区护理.北京:出版社,1998,65-70.
5 耿志洁摘. 如何满足肺癌手术病人出院后的需要.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5):217-218.
6 Chalmers KI,Luker KA,leinster SJ,et al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needs of women with primary relatives with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need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5(4):49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