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电圈环切术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行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CIN行LEEP术后70例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与同期未行LEEP术的70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组:5例中孕期因宫颈内口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足月妊娠65例,早产3例,流产2例,胎膜早破3例,剖宫产分娩15例,阴道分娩53例,均无急产或产程停滞发生,产后无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出生后无异常;(2)对照组:足月妊娠68例,早产1例,流产1例,胎膜早破2例,剖宫产分娩12例,阴道分娩56例,其中53例阴道顺产,3例因胎儿窘迫行产钳助产,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电圈环切术对CIN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电圈环切术;妊娠结局
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上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但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后,对于宫颈的功能,特别是对妊娠的影响一直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关注。LEEP术后是否会引起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妊娠期胎膜早破、早产、流产等,尚有争议。笔者对70例LEEP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了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本院经阴道镜检查、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级患者70例,均已婚,有生育要求,均选择行LEEP术的70例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在本院做产前检查的未行LEEP的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具体资料见表1。通过表1可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状况比较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经细胞学、阴道镜检查与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指征: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 Ⅲ级;(2)宫颈原位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随访困难者。手术方法:术前重新行阴道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选用锥形电极切除宫颈组织,切除范围包括周围正常组织3~5 mm ,深度约7~15 mm ,创面基底部电凝止血。切除组织标记定位,做8~12 象限取材行切片病理检查,注意观察切缘情况。术后第1 个月每周随诊1 次,观察阴道分泌物、阴道出血及子宫颈修复等情况。术后每3 个月行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共3 次,若正常改每6 个月检查1 次,2年后每年常规复查。术后妊娠者立即列入本组研究对象,妊娠期行细胞学和阴道镜随访2 次,产后2 个月复查。对妊娠者定期孕检,跟踪观察直到分娩。
1?2?2 对照组 常规细胞学及阴道镜随访,对妊娠者定期孕检,跟踪观察直到分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妊娠期间宫颈细胞学检查
2?1?1 治疗组 妊娠期宫颈细胞学检查7例显示为不典型鳞状细胞,61例为正常细胞抹片;产后2个月复查7例患者中不典型鳞状细胞3例,4例为正常细胞抹片。
2?1?2 对照组 妊娠期行宫颈细胞学检查70例均正常细胞抹片。
2?2 妊娠结局 见表2。
2?2?1 组 70例患者中3例胎膜早破(4?3%), 3例早产(4?3%),5例孕中期宫颈内口扩张1~2 cm,予行宫颈环扎术,术后预防性保胎、抗炎1周。其中2例在孕晚期(分别是孕31周、孕34周)出现腹部下坠感,环扎线松弛,再次住院给予抑制宫缩、抗炎、保胎治疗至孕足月。其中早产患者有2例经阴道分娩,1例行剖宫产。70例患者中剖宫产分娩15例,阴道分娩53例,流产2例,产后无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出生后无异常。产后定期随访,均无复发。
2?2?2 对照组 70例患者中2例为胎膜早破(2?9%),1例早产(1?4%),流产1例。剖宫产12例,阴道分娩57例, 54例阴道顺产,包括1例早产患者经阴道分娩,3例因胎儿窘迫行产钳助产。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资料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1]宫颈LEEP术后患者流产、早产的风险增加,考虑可能原因为:宫颈LEEP术可能切除了宫颈部分结缔组织而使宫颈弹性不足,影响宫颈的伸展功能;其次可能为切除了部分可分泌黏液的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减少,病原微生物侵入增加而导致炎症等,可引起胎膜早破[2] 。Sadler等[3]认为当切除深度>1.7 cm时,其早产的发生率是未行LEEP术治疗的3倍;但Althuisius等[4]报道56例LEEP术后妊娠妇女,无32周前分娩者,分娩时间仅较预产期提前5天,且认为LEEP不是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笔者的研究与Althuisius的报道相符,且发现LEEP术后妊娠患者的结局与未行LEEP术者无明显差异,认为LEEP术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为高危妊娠,产前及产时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部分研究者认为LEEP术切除了部分宫颈结缔组织,创面的修复、瘢痕组织的形成可能影响宫颈的弹性,故可能影响分娩中宫口的扩张。但此观点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且Mathevet等[2]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冷刀锥切、激光锥切和宫颈电圈环切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2.2%、23.5%、33.3%,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总的剖宫产率为25.7%,和普通人群的剖宫产率无差异。笔者研究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故认为子宫颈电圈环切术对分娩方式没有明显不良影响。根据上述研究,LEEP是否增加术后早产、流产、胎膜早破和低体重出生儿等风险仍存在争议。本文对70 例曾经行LEEP的孕妇的妊娠结局的随访显示,与同期未做过LEEP的孕妇相比,两者在早产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平均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方式各方面均类似,笔者认为可能与手术技巧提高有关,经验在于术者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术中不可切除过深或者体积过大,但应充分切除病灶,切除时功率选择35~40 W,电凝止血功率25~30 W,用球形电极对面出血点行点状止血,尽量不烧灼宫颈管,减少对宫颈管的电凝损伤,保护颈管腺体,降低颈管狭窄发生率。但是与国外的大样本研究相比,本文的病例数较少,因此,有关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LEEP术是一项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本文初步研究显示,该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
1 戴钟英.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5.
2 Mathevet P,Chemali E,Roy M,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ree techniques of conizafion:cold knife,laser,and I EP.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3,106:214-218.
3 Sadler L,Saftlas A,Wang W,et al.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 JAMA,2004,291:2100-2106.
4 Althuisius SM,Schomagel IJ,Dekker GA,et al.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of the cervix and time of delivery in subsequent pregnancy.Int J Gynaecol Obstet,2001,7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