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习惯性流产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阶梯法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按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对本病的诊断标准,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即为习惯性流产 [1]。据报道,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有:染色体异常(占3.5%)、内分泌因素(占20%) 、感染因素(占0.5%)、解剖因素(占16%)、自身免疫因素(占20%) 、有40%的流产原因不明 [2] 。习惯性流产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不尽人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妇科及江西省妇女保健院中医科住院保胎治疗的习惯性流产病人34例,来自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的20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年龄19-41(平均29.9)岁,流产次数3~11次,平均3.8 次;来自江西省妇女保健院中医科的患者14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2-37(平均28.5)岁,流产次数3~7次,平均3.65 次。两组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资料
1.2.1治疗组 末次流产后查组织相容性抗体(HLA)阴性11例,抗心磷脂抗体(ACA)IgG阳性3例,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阳性4例,抗子宫内膜抗体(AEAb)阳性3例,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3例, 抗卵巢抗体(AOAb)阳性2例,宫颈分泌物培养解脲支原体(UU)阳性3例,衣原体(CT)阳性1例,子宫肌瘤2例,甲亢1例,基础体温(BBT)高温相短及孕激素水平低所提示的黄体功能不足者6例,巨细胞病毒(CMV)IgG阳性1例,弓形虫(TOX)IgG阳性2例,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IgG阳性1例,风疹病毒(RV)IgG阳性1例,男方少弱精症2例。
1.2.2 对照组 末次流产后查HLA阴性8例, ACA-IgG阳性1例, HCGAb阳性2例, AEAb阳性1例, ASAb阳性2例,宫颈分泌物培养UU阳性5例,CT阳性1例,子宫肌瘤1例,高泌乳素血症1例,黄体功能不足者7例, CMV-IgG阳性1例,TOX-IgG阳性3例, HSVⅡ-IgG阳性1例,男方少弱精症1例,ABO血型不合1例,染色体异常1例。
1.2.3 辨证分型 治疗组脾肾两虚型16例,气血两虚型4例;对照组脾肾两虚型11例,气血两虚型3例。
1.3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末次流产后均行病因检查及对因治疗。
治疗组对习惯性流产者采用孕前治本及孕后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安胎两个阶段治疗,即阶梯疗法。对照组则仅采用孕后中西医结合安胎法。
1.3.1孕前治本 脾肾两虚型受孕前给予补肾固冲汤培补脾肾,固摄冲任3~6个月。方药组成:菟丝子15g、巴戟天12g、鹿角霜9g、枸杞子15g、续断10g、桑寄生30g、白术10g、杜仲10g,当归9g 、熟地黄15g、党参10g、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气血两虚型受孕前给予泰山磐石丸服3~6个月。经期停用。
1.3.2孕后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安胎法
1.3.3 复孕后给予补肾安胎方-寿胎丸加味 补肾健脾固冲安胎至孕3个月或超过既往流产时间半个月以上。方药组成:太子参30g、熟地10g、白术10g、白芍15g、菟丝子20g、续断20g、桑寄生30g、黄芩6g、山药15g、砂仁6g后下。临床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阴道出血量多者加地榆炭15g、旱莲草15g 、艾叶炭15g、仙鹤草15g;若有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15g、苎麻根15 g、女贞子l0g、旱莲草l0g等以养阴清热安胎;神疲乏力、头晕甚者去党参加人参l0g、黄芪30g;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各15g;腰痛甚者加杜仲l0g、巴戟天12g。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无症状后改为3~5日1剂,治疗超过孕3个月或既往流产月份15天以上。
1.3.4 西药治疗 两组病人孕后根据血β-HCG及孕酮值给予HCG1000-2000U肌注,隔日1次;黄体酮20-40mg肌注,1日1-2次,达正常平均值以上后停用;维生素E胶丸1OOmg,1日2次,口服至孕3个月以上;部分气阴两虚患者选用5%葡萄糖500ml加生脉针剂40ml静滴,每日1次,一般可连用10~15天或更长时间。妊娠期间禁止性生活、有先兆流产症状时绝对卧床休息、防感冒、忌重体力劳动。定期检测血HCG水平,B超了解胚胎及胎儿发育情况。
1.4疗效标准 ①治愈:本次妊娠继续到足月分娩。②有效:妊娠7个月以上,B超检查胎儿发育正常。③无效:胚胎停止发育、流产。
1.5 统计方法 采用X2精确算法。2.结果
两组方法的疗效观察结果见附表。
|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20 20(100) 0(0) 0(0) 20(100) 对照组 14 10(71.43) 2(14.28) 2(14.28) 12(85.72) |
注: 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习惯性流产病因很多,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颈内口松弛、黄体功能不全、免疫因素、感染、染色体异常等。祖国医学认为,习惯性流产是由于身体虚弱,肾气不足或阴虚内热引起,使冲、任二脉受损,胎元失养,致屡孕屡坠。冲任不固,肾失封藏为其主要病机。因此,在治疗上孕前应先行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进行调治,孕后再加强保胎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本病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再加上积极有效的预防,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习惯性流产应在末次流产后,就开始采取预防措施。首先要明确流产的原因,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经妇科检查、B超、碘油造影除外器质性病变,还需要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如夫妇双方血型、染色体检查,精液化验,免疫抗体检查,基础体温及性激素测定,优生检测等。流产后应避孕1年以上,以便恢复和修补因坠胎而造成的肾气虚弱体质;再次妊娠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阴道检查及性生活。
补肾安胎方是根据寿胎丸加减而来,方中太子参性甘平,大补气阴;白术健脾益气,有“补后天以实先天”之意;熟地性甘温,养阴益精血;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奇经固冲任;白芍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黄芩可助清热凉血药清胎热之火;杜仲、寄生、川断补肾安胎,化瘀疗伤;山药、砂仁健脾安胎;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健脾止泻。近代名医张锡纯对菟丝子尤为推崇,曰“愚于千百味药中及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药理研究证明:补肾健脾中药对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母胎免疫调节使封闭抗体明显增加,促使母体对胚胎免疫保护作用加强,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损伤而起到保胎作用[3]。其中菟丝子、川断、杜仲能促进孕激素分泌,使子宫蜕膜孕激素受体含量增加,促进黄体功能[4] 。另外,杜仲、菟丝子、白术等均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川断则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孕囊发育。全方配伍既能固先后天之本,又能达到止血安胎之目的。且中药治疗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对子代的发育、智力、遗传均无不良影响[5]。西药HCG是孕早期维持妊娠的一种必需的激素。若HCG不足,可使黄体功能不全,导致流产。黄体酮能降低子宫肌肉的应激性,使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在妊娠3个月内胎盘尚未形成以前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E有类似黄体酮的作用。诸药合用对习惯性流产疗效颇佳。我们采用孕前治本及孕后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安胎阶梯疗法,和单纯采用中西医结合安胎比较,虽然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治愈率阶梯法优于单纯采用中西医结合安胎法。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阶梯法对习惯性流产的治疗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
[1] 乐杰.妇产[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9
[3] 归绥琪,许均,俞而慨,等.封闭抗体缺乏性流产者的中药治疗[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3):217—219
[4] 李小球,罗颂平.补肾健脾中药对妊娠大鼠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08— 209
[5] 归绥琪,曹玲仙,毛秋芝,等.补肾益气清热法治疗先兆流产及对小儿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