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摘除术病人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13
    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我科2004年对47例前列腺增生的病人行前列腺摘除术。现将术后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47例病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90岁。均行经趾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给予留置导尿,并通过趾骨上造瘘管行封闭式膀胱冲洗。
2 护理
2.1   引流不畅:与膀胱挛缩、血块堵塞管道、冲洗不当有关。
     护理目标:保持冲洗通畅,两周后能自解小便。
     护理措施:①持续膀胱冲洗,先快后慢,以后根据引流液颜色决定冲洗量,保持出入平衡。②持续冲洗5d~10d。冲洗液不通畅时即使对因处理,如为血块堵塞可用50ml注射器开放式冲洗;如为膀胱挛缩应在稳定病人情绪的基础上使用止痛解痉药物,如阿托品、盐酸二氢埃托啡、杜冷丁等;如为引流瓶内压力过高,应及时将瓶口行“十”字切口,使瓶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③导尿管、耻骨上造瘘管一般两周后拔除,可先拔耻骨上造瘘管,拔后予凡士林纱布条填塞,防止漏尿及瘘道形成。④拔除导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应指导病人行尿道括约肌功能锻炼。出现尿道水肿、排尿困难者,可再次行留置导尿。
     效果评价:46例达到预期目标,膀胱冲洗通畅,停止冲洗后导尿管及造瘘管通畅,拔除导尿管后均能自解小便。
2.2           体液量不足:由于术后前列腺窝的持续出血,高龄病人心肺功能减退影响输液量及输      液速度;留置导尿管及膀胱冲洗引起下腹胀痛、膀胱痉挛等影响病人进食进水。
护理目标:体液量充足,血压、心律平稳,尿量≥30ml/h。
护理措施:①使用止血药物。②按医嘱补液。高龄病人可将输液总量在24h内匀速滴入,防止心功能不全。③若病情许可,鼓励病人多饮水。④术后前6h内有效牵引气囊导尿管,防止气囊破裂引起大出血。术后24h内绝对平卧位。⑤观察皮肤弹性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效果评价:47例病人血压、心率平稳,尿量均在正常范围。
2.3           疼痛:膀胱挛缩、气囊的压迫、导尿管的牵引及排尿动作均可引起疼痛。
护理目标:疼痛减轻或能忍受。
护理措施:①定时给予解痉剂及镇痛剂。我科大部分术后病人留置硬麻外导管,术后定时注射镇静止痛药物。②向病人耐心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避免排尿动作。③疼痛剧烈时暂停膀胱冲洗。④活动或咳嗽时按住伤口,各引流管固定,防止牵拉、扭曲引起的疼痛。⑤气候寒冷时可将冲洗液稍加温,避免因冲洗液与体温温差过大引起膀胱挛缩。
效果评价:术后91%的病人能忍受疼痛。
2.4           便秘:高龄病人活动少,术后进食水量减少及长期卧床影响大便排出。
护理目标:3d后能正常排便,每天或隔天大便一次。
护理措施:①术前训练病人床上排便。②术后第三天开始,鼓励进食少量富含纤维素、润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香蕉、蜂蜜等。③病情允许,鼓励床上早期活动。④必要时用缓泻剂,忌用高渗盐水灌肠。
效果评价:30例病人术后3d~5d可正常排便,17例5d~7d正常排便。对于高龄病人肠道生理功能认识不足,护理目标不切实际。
2.5           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持续留置导尿急膀胱冲洗、伤口渗液和尿道口溢液、长期卧床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均可引起感染。
护理目标:无感染发生或感染得到及时控制。
护理措施:①每日进行会阴护理,及时清除污染伤口敷料及尿道口血迹。②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及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发生。③观察有无体温升高。④合理使用抗生素。⑤原有肛门、会阴部湿疹者及时应用相应药物。
效果评价:40例未发生感染,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经及时得到控制。1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而死亡。
2.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高龄病人血液循环差,营养状况不佳,加上术后长期卧床,     会阴部潮湿均易引起褥疮。
护理目标:无褥疮发生。
护理措施:①术后24h内,每2h用双肘支撑尾骶部,使臀部架空,以利通风;24h后,建立翻身卡,每2h~4h翻身一次。②保持床单干燥平整,随时更换敷料及潮湿床单、中单。③病情允许,近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进食少者输注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剂。④若皮肤发红、溃破时,用2%碘酊每2h涂擦1次,至皮肤表皮老化脱落为止。⑤每天3次擦洗会阴部,使用爽身粉。
3 效果评价:5例病人发生Ⅱ度褥疮,其余42例无皮肤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