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2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明水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蒙药慢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分析92例轻、重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总体疗效。结果 92例中显效64例(69.6%),有效18例(19.6%),无效10例(10.9%),总有效率89.1%。结论 辨证使用蒙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为此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蒙药治疗

2004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9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性,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患者,男64例,女28例;年龄17~60岁;轻型者80例,重型者12例;病程最短者14天,最长者18年。

    1.2  方法

    1.2.1  轻型者  起病慢,症状轻,除有轻度腹泻、便秘交替及黏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治疗以抑赫依、祛寒、益肠为原则,首选“十三味石榴汤”、“五味清浊散”、“大剂汤”的同时配合“诃子九味汤”灌肠治疗,必要时针对疗程及个体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疗程为15~49天。

    1.2.2  重型者  可急性起病,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病变常累及全结肠,便次多,脓血便明显。治疗(前期)以清热、益肠,后抑赫依,益肠为原则,药物首选无敌金刚丸及诺德萨贡期勒清热解毒,后期采用轻型者治疗方案进行辨证施治。疗程为35~70天。

    1.3  疗效标准  显效:腹泻、便秘交替和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无其他全身症状;有效:重型患者消化系统及其他全身症状均消失,偶有腹泻、便秘等轻度症状;无效:原有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4  治疗结果  显效64例(69.6%),有效18例(19.6%),无效10例(10.9%)。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9岁,于2004年4月7日就诊。主诉:腹泻、左下腹部疼痛5年,加重2个月。5年前在当地县级诊断为“结肠炎”,前后经多家医院采用中、西药未见好转。现伴有恶心、食欲减退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每天早起时或遇有阴雨天气时腹痛尤为加重,每日大便3~5次,带有白色黏状物。实验室检查:Hb 65 g/L,WBC 14×109/L;ESR 26 mm/1 h;大便常规查出镜下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建议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轻型者”治疗方案门诊治疗2个月,患者食欲明显增强,全身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检查转为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蒙医“大肠病”范畴。蒙医学认为该病系由三根失调引起,以腹胀、腹泻、便秘、脐部左右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大肠为消化系统重要脏腑之一,据于赫依之位置,是病变赫依窜行之道,因此大肠病多由赫依引起,亦有胃巴达干之邪下注于大肠而发病者,在治法上以十三味石榴汤抑赫依,祛寒以五味清浊散为主,益肠以大剂汤为主,清热以无敌金刚丸和诺德萨贡期勒为主的辨证施治。“诃子九味汤”是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中而出来的验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奇效。其主要成分为诃子、珍珠粉、冰片、雄黄、朱砂等九味,也有清热、解毒、生肌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