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戴元颖 姬亚敏 陆文明

【关键词】  超声 造影 消化性溃疡

为探讨实时超声检查对消化性溃疡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使用口服新型超声造影剂(粉剂型)在实时超声下检查诊断消化性溃疡356例,并和X线钡餐、胃镜检查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2000年6月至2007年5月间356例患者,其中男性215例,女性141例;年龄5~85岁,平均(43.32+0.43)岁。临床主要表现:176例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136例有性空腹痛,进食后缓解,或夜间痛;96例伴有黑便或呕血;46例伴有贫血;另有44例无症状。

  1.2 方法 使用ACUSON 128XP型(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和HDI 5000型(由美国菲利浦公司生产)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造影剂选用“天下”牌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浙江湖州东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常规禁食8h,禁饮6h,一般安排在上午检查。查前先将造影剂每包用开水冲泡调制成500~600ml均匀糊状液体,冷却后备用。检查时嘱患者将造影剂服下后马上检查(造影剂量成人500~800ml,小儿300~400ml)。检查体位以平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和半坐位;操作方法按胃十二指肠在腹部的体表投影,依次从贲门、胃底部、胃体部胃大小弯、胃角切迹、胃窦幽门管和十二指肠作连续完整扫查,力求将胃、十二指肠声像图全貌清晰显示,重点观察胃贲门、胃小弯、胃角、胃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部;仔细观察胃壁层次结构,胃黏膜连续完整性,发现溃疡病灶则认真观察、记录溃疡的位置、形态大小、深度、周围胃壁(或肠壁)的厚度及层次、胃十二指肠周围情况(如有无肿大淋巴结或包块等);以胃镜病理活检为最终诊断标准。

  2 结果

  356例患者全部行胃镜活检检查,其中153例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超声造影、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对照结果详见表1、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合称,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诊断本病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尤其是后者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此两项检查均有一定损伤和痛苦,不能用于大规模普查,尤其对小儿、孕妇、年老体弱者。利用超声检查诊断本病目前在国外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国内的报道也不多[1、2];且所采用的超声造影剂均为水剂类,显像效果不很理想,诊断准确性不高,未能普及开展[3]。本次研究于2000年开始使用新型超声造影剂(粉剂型)替代水剂型造影剂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检查诊断研究,取得明显效果,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1.29%。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消化性溃疡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清晰显示溃疡的形态、大小、位置,尤其是对直径5mm以下的溃疡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钡餐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于X线检查;同时能显示溃疡的深度范围,可预测并发溃疡穿孔可能性。②能清晰显示溃疡周围胃壁水肿增厚的范围、厚度、层次结构及胃周围组织改变,对溃疡病灶的信息观察较胃镜检查全面。③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痛苦、重复性好,可动态监测本病行药物保守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④该类造影剂是以谷类食物加工研制而成,口感好,易于饮服,进入胃肠腔内可吸收消化,没有副作用;小儿、孕妇、年老体弱者易于接受。本次研究中有31例误诊:16例直径在3mm以下的浅表性溃疡漏诊,7例位于胃底、贲门和幽门管的溃疡漏诊,8例溃疡误诊为胃癌。通过误诊原因分析,认为超声造影检查的不足是:①对直径小于3mm的,位于胃底、贲门和幽门管的溃疡易漏诊;②超声检查不能定性,对直径大于20mm的慢性溃疡不易和胃癌鉴别,须依靠胃镜活检。

  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消化性溃疡是继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后又一种简便、无创、准确性较高的客观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弥补了X线钡餐检查的一些不足,可作为胃镜检查的一种有价值的补充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孕妇、年老体弱不适合胃镜检查者,推广和普及价值,尤其适用于基层[3]。

【参考文献】
    1 王国仁, 程一真.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 超声诊断杂志,2005,6(3):223-224.

  2 孙英, 黄勇, 范宜东, 等. B 超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8, 14(11):847-849.

  3 陆文明. 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 43-53,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