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临床带教的误区与对策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临床带教 误区
耳鼻咽喉是临床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其诸器官多为深在细小的腔洞,解剖结构复杂。因此,的临床见习课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教学特点与课堂授课完全不同,临床老师该如何带教,学生们如何在见习中能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带教老师与学生如何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深思。本次研究根据几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带教经验,探讨临床见习中的几个误区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学生误区
见习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学习不主动,表现为心不在焉、不积极发言及提问、思维与见习实践脱节、回避临床操作训练、依赖于教师的督促等情况[1]。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① 学生往往认为耳鼻咽喉科入门较难,不知道将所学的知识如何在临床应用,因此在接触病人时,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参与性不强、学习不主动;② 不重视耳鼻咽喉科学,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从事大内科、大外科,进入这样的耳鼻咽喉小科可能性很小,所以学好学坏无所谓;③ 认为临床见习是重复教学,无新意,在今后的实习、临床工作中一样可以学习;④ 认为临床见习不记入最后总成绩,用不着很认真的听讲,“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就行了;⑤ 耳鼻咽喉科的专科检查由于存在着被检查部位深在、隐蔽、狭小、观察困难,同时需要被检查者合作并会造成被检查者不适等原因,致使操作困难,难以完成检查,使学生知难而退。
2 教师误区
学生见习一般采用小班轮流制,次数多,层次较广,因而涉及的带教老师也较多,表现为带教理念不同、带教内容不一致、侧重面不一、对学生观察较少等情况。主要为以下方面的误区:① 带教中不停讲解,学生很少有动手操作机会,一堂临床见习课就好像是学校课堂授课一般;② 带教中几乎不讲解,就让学生跟在后面看病人,学生们也不知自己分析病情对错与否,见习生就好像是旁观者;③ 过多讲解病态或病理的事例,甚至一上来就大讲手术技巧,殊不知刚上临床见习的学生连正常的解剖都未达熟悉程度,怎么对病变进行有效分析?比如观看“鼻内窥镜术后恢复”的视频,不少学生都有“云山雾罩”的感觉;④ 带教中不注意引导学生,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自己在“绘声教诲”,而学生们却“哈欠连连”;⑤ 带教中对学生的提问及学习中的困惑不能及时详尽的回复,好像我只讲带教的,其他的都是课堂授课老师的事。
3 对策及相应的教学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在学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主动学习的姿态,提高见习教学质量,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在教师方面,采取正确的临床教学和工作方法,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充分发挥见习带教中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真正从见习中学到更多耳鼻咽喉科学的临床知识。
3.1 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重要性 在医院见习的第一天,让学生们明白耳鼻咽喉科学的地位及其重要性。耳鼻咽喉科学虽然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个“小”科,但是耳鼻咽喉科学也与其他临床医学一样与全身整体是密切关联的。耳鼻咽喉诸器官在解剖、生理与病理上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的关系甚为密切。如慢性鼻窦炎可导致支气管扩张,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导致耳源性脑脓肿等。近10年来,我国的耳鼻咽喉科学开始进入快速时期,许多县一级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专门的耳鼻咽喉科学,从事耳鼻喉科专业以后大有作为。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耳鼻咽喉科是专科性的学科,大多数学生感到入门很难,在见习期间就产生畏惧心理,感觉见习较困难,不知如何入手,在见习时只能被动地学习,消极地接受,最后影响了见习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大量采用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不直观、不易懂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同时,从整体观念出发,使学生明白如不全面地学好临床各科,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出现误诊及漏诊,延误患者病情,严重时临床小科的疾病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然后介绍一些在耳鼻咽喉科实习期间的学习方法及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实习的难度并不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见习效果得到提高。
3.3 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素质,责任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实行科主任领导,专人负责制,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人员配制高年资教师为主,每次保证至少有2名带教老师,并使带教老师有较多的时间准备,选择好病例,达到有针对性地教学;② 科主任每月定期召开教学方法讨论和会议,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③ 加强与其他科室联系,互相交流带教经验,有计划地选送教师进修学习教学技能或者参加教学观摩比赛。
3.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耳鼻咽喉科具有解剖位置深在、解剖名词多、功能复杂的学科特点,往往使学生理解和实际运用起来较困难。在见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我们把见习分为门诊和病房两块,尽可能使同学们了解耳鼻咽喉科这两块工作的不同性质,比如哪些病人在门诊诊治而哪些病人需住院?如何书写门诊和病房病历?门诊和病房的每天工作程序是怎样的?等等。尽量让学生们多动手操作,在第一阶段观看视听教材和带教教师示范后,教师让学生互相进行专科检查,既能了解正常检查所见,又能熟练地掌握专科器械检查的操作方法和要领。然后采取“放手不放眼”的办法[3],由带教老师在一旁陪同,让同学们对患者进行检查,这样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又不增加病人的痛苦,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3.5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虽然学校对见习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考核,但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实行在见习中穿插病案讨论式考核项目,即在实践操作和带教老师讲解后,独立地完成一份病案试题,内容包括对疾病的病因分析、临床诊断及治疗。在病案完成后由老师当场点评,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踊跃发言,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思索、分析、综合、推理,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对疾病的以及可能的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病案成绩记入最后的耳鼻咽喉学期总评分中,这就使学生在见习中有一种压力,能用心地主动学习,对教师也有一定鞭策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3]。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校学习和进入临床实习前的重要阶段,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本次研究通过找到实际教学中的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努力革新耳鼻咽喉科学见习课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1 柴丽萍, 张伟红, 苏振忠, 等. 引导见习学生主动学习加强临床能力培养[J]. 医学, 2003, 23(1): 40-41.
2 莫启章. 外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体会[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 5(2): 82.
3 古道健, 陈爽, 蒋豪, 等. 对耳鼻咽喉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探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9): 273-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