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方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牵引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部疾病之一,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5.2%[1]。其典型症状是腰痛向一侧下肢放射,严重者伴下肢感觉障碍,甚者还可以出现活动功能受限、二便失禁及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笔者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针灸本症48例,并与牵引疗法治疗48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针灸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20~62岁,平均45岁。牵引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2~60岁,平均44.5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多先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 治疗方法

  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主穴:环跳或秩边;配穴:大肠俞、气海俞、肾俞、阳陵泉、委中。患者取俯卧位。每次仅取1~2穴,主穴必取,用缓慢捻进法进针,进针后使患者产生酸胀或线条样徐徐波动感或触电样感觉,针感传至足跟、足底或足趾,留针30min,中间行针1~2次,使患者保持较明显而舒适的针感。配合温和灸或用周林频谱仪或神灯照射腰部的肾俞、气海俞或大肠俞、关元俞等穴其中的1对。1天1次,1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下个疗程。

  牵引组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承受能力采用骨盆牵引的方法,1天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孕妇、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 治愈:腰腿疼痛,下肢胀麻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70度以上,恢复正常工作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腰腿疼痛胀麻等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60度以上,劳累后感腰腿疼痛,胀麻,活动不利,但能坚持工作。有效:腰腿疼痛、胀麻等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45度以上,劳累后感腰腿疼痛加重,经休息后不能工作。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结 果 针灸组治愈率60.40%,有效率97.90%,均显著高于牵引对照组的25.0%与77.1%,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等范畴。如《素问·刺腰痛篇》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医学心悟》有:“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语句。这些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此病多系气滞血瘀、风寒湿困、肝肾亏损所致。穴取肾俞、大肠俞、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及下肢腧穴,可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尤其在消除神经根水肿方面有肯定疗效[4]。本组结果显示,针灸组疗效优于牵引组,费用低廉,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腰腿部生理活动功能,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2?13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743

  4 何兴伟,黄建华,曾利元.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针灸,2007,4(27):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