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3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松林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西医结合疗法 结果

    Keywords: myasthenia gravi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20年来,对MG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使该病的缓解率提高,病死率下降,但由于其易复发,预后仍不够理想。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治疗方法,在治愈MG后,没有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同时可以将治疗药物完全撤除,至少3年无症状复发,达到临床治愈,而非病情缓解的目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为2003~2007年就诊于中山大学第一神经科和中医科的门诊、住院患者,共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1~78岁,平均(30.50±29.61)岁。

    1.2  入选标准  符合MG诊断:典型的MG表现,肌疲劳试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单纤维肌电图和肌电图重频电刺激结果符合MG。伴发胸腺瘤者5例,胸腺增生8例,甲亢6例。根据Qsserman分类法,Ⅰ型3例,ⅡA型6例,ⅡB型10例,Ⅲ型7例,Ⅳ型5例。中医证型:脾肾气阴两虚型21例,脾肾阳虚型10例。

    1.3  排除标准  Ⅲ型、Ⅳ型患者反复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3年以上者;合并心、脑、肾脏器病变者;合并恶性胸腺瘤者。

    1.4  治疗药物  甲泼尼龙(天津天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24);溴吡斯的明(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67);补中益气丸(每8丸相当于生药3 g,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790);六味地黄丸(每8丸相当于生药3 g,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136);滋肾育胎丸(60 g/瓶,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008)。中成药均是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固定成分,无加减。

    1.5  治疗方法

    1.5.1  第一阶段(症状治愈)  脾肾气阴两虚组:甲泼尼龙8~12 mg起始,5~7 d增加一片(4 mg),直至20~32 mg;溴吡斯的明60~120 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补中益气丸15~25粒,口服,3次/d;六味地黄丸15~25粒,口服,3次/d。脾肾阳虚组:甲泼尼龙8~12 mg起始,5~7 d增加一片(4 mg),直至20~32 mg;溴吡斯的明60~120 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补中益气丸15~25粒,口服,3次/d;滋肾育胎丸6 g,口服,3次/d。按中医分型联合用药,肌无力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2个月后,进入第二阶段。

    1.5.2  第二阶段(恢复乙酰胆碱受体功能)  溴吡斯的明减量至30~60 mg,每6小时口服一次;2~3周再减至30~60 mg,口服,3次/d;2~3周再减至30~60 mg,口服,2次/d;2~3周后停药。其余治疗用药不变,然后进行第三阶段治疗。

    1.5.3  第三阶段(调节免疫功能)  减量甲泼尼龙,每2周减4 mg,至16~20 mg时,每4周减4 mg,减至半片(2 mg),服2周后停药。其余治疗不变,进行第四阶段治疗。

    1.5.4  第四阶段(强化个体机能)  两组仅服用中成药。继续用补中益气丸15~25粒,口服,3次/d;六味地黄丸15~25粒,滋肾育胎丸6 g,口服,3次/d,3~6个月后减量;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每月每次减5粒;滋肾育胎丸每月每次减1 g,3~6个月减完。

    1.5.5  辅助治疗  所有18岁以上且合并胸腺瘤或明显增生者,予手术治疗。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使用他巴唑10 mg,2~3次/d。

    1.6  体液免疫指标跟踪观察  在治疗前及各个治疗阶段结束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补体C3(complement 3, C3)和补体C4(complement 4, C4)。

    1.7  疗效判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和各个治疗阶段结束时,进行肌无力评分。方法王秀云等[1]有关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评分法。完成全部疗程,达到症状消失,甲泼尼龙、溴吡斯的明停药2年未复发者为痊愈,其余为非痊愈。

    2  结  果

    2.1  第一阶段治疗方案  结束后,31例患者均达到症状治愈。

    2.2  第二阶段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Ⅳ型患者有1例在溴吡斯的明减药时,症状加重,恢复原治疗方案,归入未治愈病例。其余进入第三阶段治疗方案。

    2.3  第三阶段治疗方案  其余30例按计划方案治疗。2例高龄、肥胖患者出现糖尿病,加用胰岛素等降糖处理;适当加快减甲泼尼龙速度。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突眼症状加重,减慢减甲泼尼龙速度,加用优甲乐。其余继续原方案治疗。

    2.4  第四阶段治疗方案  30例按治疗计划治疗,其中1例Ⅲ型和1例Ⅳ型患者在减中成药过程中肌无力症状加重,恢复原治疗方案,归入未治愈病例。1例Ⅰ型在本治疗阶段脱失,在结果中去除。

    2.5  肌无力加重情况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一过性肌无力加重现象,提示此治疗方案安全。

    2.6  体液免疫指标改变  MG患者体液免疫指标变化复杂,最基本的指标包括IgG、IgA、IgM、C3和C4;其中包括整体数值升高、下降和紊乱,治疗结束时,有整体趋向正常的趋势。见表1。未做统计处理的原因是样本量少,难以分组统计,偏差大。

    2.7  随访  对完成全疗程方案治疗的25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随访6个月10例,9个月7例,1年3例,2年3例,3年2例,均未见症状复发。表1  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

    3  讨  论

    MG主要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以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MG是一个既难又易治疗的疾病,容易指症状较易“治愈”,难治指“治愈”停药后,极易复发,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是希望寻找一种相对简单、固定的治疗方案,全部疗程结束后,至少3年不复发,希望达到终身不复发、完全治愈的目标。

    溴吡斯的明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西医治疗MG的经典药物。溴吡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功能,使其分解乙酰胆碱的时间延长,增加乙酰胆碱作用时间。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合成,使乙酰胆碱受体免受或少受自身免疫攻击,使突触前膜乙酰胆碱易释放,使终板再生,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增加,从而缓解肌无力症状[3]。此两药联合治疗,可使MG患者肌无力症状很快缓解,但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可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消化系统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且存在减药反跳和病情复发等问题,不宜大量长期应用。治疗MG的根本是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我们探索的治疗方案,目的在于用西药控制症状,辅以中药恢复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治疗起始阶段使用溴吡斯的明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希望快速控制症状。所以,我们称此阶段(第一阶段)为症状治愈阶段。症状控制后,逐步减去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用糖皮质激素等调控免疫功能,此阶段(第二阶段)称恢复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阶段。

    中医认为本病属“痿症”范畴,认为多由脾肾亏损、气虚血瘀所致。脾主肌肉四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需脾生化之血以充养,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故治疗上宜温肾健脾、益气活血[4]。中医对MG分型复杂,可细分为脾气虚弱、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痰浊阻滞、肝肾亏损、湿热浸淫、气虚血瘀阻络、肾气浮越、肺虚痰壅等9型[5],但其根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所以,我们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从脾肾入手,将MG分为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选用补中益气丸和六味地黄丸;脾肾阳虚选用补中益气丸和滋肾育胎丸。选用中成药并放大剂量,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疗效。

    报道补中益气丸可提高机体细胞活性并促进新陈代谢[6];使以神疲乏力为主要表现的气虚者外周血T 细胞明显上升,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活性升高[7],脾虚患者血清IgG升高[8],这些是补中益气丸治疗MG的医学基础。

    六味地黄丸是由金匮肾气丸原方减去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易生地黄而成[9]。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明显增加醋酸地塞米松所致虚证大鼠体质量、肾上腺和胸腺指数,抑制虚证大鼠胸腺和肾上腺的萎缩和退行性改变。徐瑶等[10]研究发现,用氢化可的松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分泌和NK细胞活性均有所改善。徐勤等[11]研究证明六味地黄汤有拮抗糖皮质激素诱导脾T淋巴细胞凋亡作用,能提高肾阴虚小鼠的免疫功能。所以,六味地黄制剂能多途径增强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可作为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辅助用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对脾肾气阴两虚型MG,我们联合使用补中益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既是中医治疗MG的途径,又有增加激素功效和降低激素副作用的功效,效果良好。

    脾肾阳虚证患者多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暗淡、苔薄或白、脉沉细或涩。MG患者该中医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少。

    滋肾育胎丸主要成分为党参、续断、白术、巴戟天、何首乌、杜仲、菟丝子、熟地黄等。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培元和强壮身体之效。多用于脾肾两虚和冲任不固所致的滑胎防治[12]。

    对脾肾阳虚型MG,我们联合使用补中益气丸和滋肾育胎丸,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此阶段(第三阶段)治疗称调节免疫功能(第三阶段)和强化个体机能(第四阶段)。

    对于MG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者,应按照手术适应症予以外科治疗;手术治疗本身对MG有一定治疗效果。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予以抗甲亢治疗,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改善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MG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失调。然而,免疫失调的形式复杂。在初诊的患者中发现血清球蛋白水平低下者占48.9%,升高者占20.4%,紊乱者占9.7%,正常者占21% [13]。IgG、IgA、IgM、CD3、CD4和CD8均存在复杂的免疫紊乱,其免疫状态以低下或抑制为主,还有相当比例在正常范围。研究显示,全身型MG患者的IgG、IgA值高于眼肌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CD8及IgM在MG分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这可能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 AChRAb)在全身型中的阳性率高于眼肌型有一定的联系。报道[14],90%全身型MG患者的AchRAb阳性,而45%~65%眼肌型MG患者的AChRAb阳性。虽然IgG并不是AChRAb,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体的水平。有报道[13]对免疫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发现,治疗前约半数的患者抗体低于正常,治疗后IgG、IgA有所上升,IgM有所下降,但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IgG、IgA、IgM、CD3、CD4、CD8不能作为MG病情、疗效的惟一评价指标,但对治疗预后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们对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做了初步连续观察,并未做统计学检验。原因有二,首先,由免疫功能分组至少可以将其分为免疫功能升高、降低、紊乱三组,加上有无胸腺瘤、胸腺增生,则可以分为12组,因我们的样本数目较少,进一步分组研究意义不大。其次,免疫功能紊乱机制十分复杂,而观察其与临床远近期疗效的关系,相对容易。我们动态观察了患者免疫功能,希望初步研究免疫学指标与MG患者疗效的关系。尽管我们治疗MG的方案相对固定,但对于个体,药量多少、使用时间长短,我们希望出一定。

    本法治疗MG,疗效出现的时间和疗效持久稳定性等方面有优越性,复发率低,还减少了西药的部分毒副作用。但目前本研究尚处初级阶段,还有待更大样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Wang XY, Xu XH, Sun H, et al. A clinical absolute and relative score system for myasthenia gravis. Zhonghua Shen Jing Ke Za Zhi. 1997; 30 (2): 87?90.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王秀云, 许贤豪, 孙宏, 等.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30 (2): 87?90.

2 Li LQ, Sun SG, Xu JZ, et al.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steroid to the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Lin Chuang Nei Ke Za Zhi. 2004; 21(5): 334?336.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李罗清, 孙圣刚, 徐金枝, 等.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临床内科杂志. 2004; 21(5): 334?336.

3 Qi GY, Li X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myasthenia gravis. Zhongguo Lin Chuang Yi Sheng Za Zhi. 2007; 35(5): 57?60. Chinese.

乞国艳, 李晓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生杂志. 2007; 35(5):57?60.

4 Liu P, Zhang YY, Qiao J.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f serum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profiles of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07; 5(2): 150?154.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刘萍, 章怡祎, 乔健. 脾肾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5(2): 150?154.

5 Han T. Abstract to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myasthenia gravis. Zhong Yi Yao Xue Kan. 2003; 21(1): 139?140. Chinese.

韩涛.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研究探要. 中医药学刊. 2003: 21(1): 139?140.

6 Zhang L, Wu J, Wang L, et al. Treatment of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in children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enzhen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7; 17(3): 172?174, 176.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莉, 吴进, 王莉,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76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7(3): 172?174, 176.

7 Mao HY, Liu SP, Bao SZ.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ess of splenasthenic syndrome. Zhejiang Zhong Yi Za Zhi. 2007; 42(10): 612?614. Chinese.

毛海燕, 刘斯平, 包素珍. 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浙江中医杂志. 2007; 42(10): 612?614.

8 Luo J, Gu HY, Xu GX. Regulation of functional immunity in mice with spleen?deficiency with Buzhong Yiqi tang. Zhongguo Xian Dai Yi Xue Za Zhi. 2006; 16(17): 2613?261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罗晶, 顾红缨, 徐国宪.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中国医学杂志. 2006; 16(17): 2613?2615.

9 Zhang Z, Chen JG. Consideration of the nourishing yin effect of Liuwei Dihuang Pill. Zhong Cheng Yao. 2006; 28(8): 1244?1245. Chinese.

张尊, 陈建国. 六味地黄丸滋阴功效的思考. 中成药. 2006; 28(8): 1244?1245.

10 Xu Y, Yang JR, Bian GW.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Liu Wei Di Huan Tang on hydrocortisone model mice. Xian Dai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0; 9(13): 1204?1206.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徐瑶, 杨解人, 卞国武. 六味地黄汤对氢化可的松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9(13): 1204?1206.

11 Xu Q, Du BY, Luo H,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on lymphocyte apoptosis in immune organ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kidney?yin?deficiency animal model. Guangzhou Zhong Yi Yao Da Xue Xue Bao. 2000; 17(3): 207?208. Chinese.

徐勤, 杜标炎, 罗惠, 等. 六味地黄汤对糖皮质激素肾阴虚模型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17(3): 207?208.

12 Zou Q, Wang RP. Zishen Yutai Pill. Guangdong Yao Xue. 2002; 12(2): 56. Chinese.

邹琦, 王如萍. 滋肾育胎丸. 广东药学. 2002; 12(2): 56.

13 Liu WB, Men LN, Xia Q, et al. Clinical value of the immune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6; 86(47): 3331?3334.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刘卫彬, 门丽娜, 夏强, 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临床评价.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47): 3331?3334.

14 Limburg PC, The TH, Hummel?Tappel E, et al. 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 in myasthenia gravis. Relation to clinical parameters in 250 patients. J Neurol Sci. 1983; 58(23): 35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