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抗氧化药物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及胎儿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之成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静脉 抗氧化药物 妊娠 高血压 产妇 胎儿

  过氧化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PIH)产妇及其胎儿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临床可以适当选用抗氧化药物,以期减轻PIH对母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都是抗氧化剂,本次研究对PIH产妇剖宫产前应用这些抗氧化药物后母婴氧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分娩的PIH产妇56例,并按PIH分类标准[1]分为轻度24例,中、重度32例。所有产妇B超显示均正常,且剖宫产术前两周内未服用抗氧化类药物。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轻度11例,中、重度17例,年龄22~34岁,平均(27.50±4.11)岁,孕前体重45~63kg,平均(53.71±4.20)kg,孕周34~39周,平均(37.72±2.90)周;对照组(28例):轻度13例,中、重度15例,年龄22~33岁,平均(26.82±4.30)岁,孕前体重49~61kg,平均(55.05±4.90)kg,孕周35~41周,平均(38.11±2.52)周。两组产妇在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孕前体重、孕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观察组:麻醉前1h输入5%葡萄糖液500ml+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C 1 000mg,口服维生素E 200mg;对照组:麻醉前1h输入5%葡萄糖液。选患者腰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阻滞平面控制在胸8以下,手术过程中产妇取左侧30°体位,并静注乳酸钠林格液1 000ml;产妇不吸氧,并始终维持血压正常。

  1.3 监测指标 分别于输液前、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三个时间点采集产妇动脉血2ml,同时分别采集胎儿取出即刻的脐带动脉血、静脉血2ml(取血过程均经产妇知情同意),血样标本均以3 000 r/min的离心泵离心5min后取上层清夜,置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并于8h内检测。采用光化学扩增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用TBA荧光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LPO)含量,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出SOD/LPO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输液前、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动脉血中的SOD、LPO含量及SOD/LPO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在产妇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时,血浆中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28,P均<0.05),LPO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3、2.41,P均<0.05),从而导致观察组SOD/LPO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6、3.17,P均<0.05);观察组LPO含量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则显著低于输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 2.25、2.51,P均<0.05);对照组在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的SOD含量低于输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2、2.39,P均<0.05);观察组产妇麻醉前、胎儿取出即刻的SOD/LPO比值高于输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8、3.95,P均<0.05)。

  2.2 两组胎儿脐带动脉血、静脉血中SOD、LPO的含量及SOD/LPO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产妇的胎儿脐带动脉血、静脉血中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LPO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2、2.28、2.17、2.59,P均<0.05);观察组产妇的胎儿脐带动脉血、静脉血中SOD/LPO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2、2.68,P均<0.05)。

  3 讨论

  过氧化损伤是引起许多组织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而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害,导致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氧自由基可以直接作用于核酸,引起碱基的修饰和DNA 链的断裂,最终引起细胞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引起PIH产妇生物膜结构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PIH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氧自由基形成的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的加速使LPO产生增多,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破坏膜上酶和受体功能,使生物膜结构受到损伤,从而影响组织结构和功能。而红细胞内所含有的SOD是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体内SOD减少,可加重氧化应激[2,3]。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后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临床上应用抗氧化药物可能会有利于PIH病情的好转,保证产时母儿安全[4]。

  本次研究采用SOD、LPO含量及SOD/LPO作为反映抗氧化与过氧化产物关系的指标。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均可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体内,临床剂量短期使用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地塞米松可以促进SOD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维生素E、维生素C可阻断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中间代谢过程,抑制LPO的产生。本次研究于麻醉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结果发现产妇体内的LPO降低(P<0.05),SOD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且SOD/LPO比值高于输液前(P< 0.05),提示抗氧化药物可使过氧化反应明显减轻。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这些药物的使用能够阻断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多个中间代谢过程,所以抑制了LPO的产生,且LPO降低后的负反馈机制又促使SOD的合成减少,从而有助于产妇体内达到一个氧化/抗氧化的平衡状态。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产妇的胎儿脐带血中SOD含量高于对照组,LPO含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产妇接受的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药物还是可以进入胎儿体内,在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可能是PIH产妇较为合适的抗氧化药物,于麻醉前联合应用于PIH产妇,可明显提高母儿的抗氧化能力,对减轻缺氧引起的氧自由基损害包括剖宫产术中引起的乏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乐杰. 妇产[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9-100.

2 施亚菲, 王锡梅.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

变[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26(3): 459-460, 497.

3 姜怡邓, 张慧萍, 张鸣号, 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

中抗氧化物与胎盘Bax、Bcl-2关系的探讨[J]. 宁夏医学院

学报, 2007, 29(3): 240-241, 286.

4 王政, 钟士銮, 姚群, 等. 抗氧化药物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妇和胎儿SOD及LPO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6): 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