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施康定疼痛82例治疗剂量分布特点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建刚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美施康定 疼痛 剂量 分布特点

肿瘤患者的癌痛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控制癌痛已是肿瘤临床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全世界现有癌症患者约140万,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而且近半数没有得到有限控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次研究应用美施康定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8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浙江萧山住院期间初次使用美施康定治疗癌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均经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连续规范使用美施康定药物治疗≥4周。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5.28±4.63)岁。内脏性疼痛例24例,躯体性疼痛12例,骨痛12例,神经病理性疼痛7例,混合性疼痛27例。

    1.2 方法 中度疼痛组首先给予美施康定(由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进行剂量滴定直至疼痛控制在数字评估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重度疼痛组给予美施康定2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进行剂量滴定直至疼痛控制在NRS≤3。通过NRS评估其疼痛强度,比较观察美施康定对中度疼痛(NRS 4~7,36例)和重度疼痛(NRS 8~10,46例)所需的日均剂量、不同疼痛类型的日均剂量及不同美施康定日均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美施康定治疗不同疼痛强度的日均剂量比较 中度疼痛强度的日均用量(105.62±15.63) mg/d,重度疼痛强度的日均用量(243.88±28.34)mg/d,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 P<0.05)。

    2.2 美施康定治疗不同疼痛类型日均剂量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内脏疼痛与骨疼痛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混合性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8、4.80、3.46, P均<0.05);躯体疼痛与骨疼痛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混合性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7.75、4.96, P均<0.05)。

    2.3 不同美施康定剂量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90~179mg/d组与≤89 mg/d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47,P<0.05),而90~179 mg/d组与180~299mg/d组及≥300mg/d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54、0.93、0.11, P均>0.05)。

    3 讨论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减轻患者癌痛是提高其生活质量、姑息性和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临床常用的美施康定为硫酸吗啡控释片,在止痛效果和副作用方面都远远优越于速释吗啡及以前研究的止痛药[1,2]。本次研究美施康定对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所需的日均剂量、不同疼痛类型的日均剂量及不同美施康定日均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美施康定平均日治疗剂量明显高于中度疼痛组(P<0.05),因此,美施康定初始平均日治疗剂量随着疼痛强度的增加而有增加趋势。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数据,对于伴有重度疼痛的肿瘤患者小剂量美施康定控制疼痛疗效欠佳,因此在美施康定副反应可耐受情况下考虑迅速提高其剂量,缩短初次剂量滴定时间,有利于尽快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而对于中度疼痛者建议从小剂量滴定,不但可以控制疼痛,而且可减少美施康定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肿瘤患者疼痛治疗的依从性。本次研究显示:美施康定日平均剂量有所不同,美施康定对内脏性疼痛、躯体性疼痛疗效均优越于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P<0.05),与国外报道一致 [3]。

      本次研究显示:应用美施康定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各不同日均剂量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剂量组均无发生呼吸抑制。美施康定日均剂量在90~179 mg/d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89mg/d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与剂量相关。而90~179 mg/d组与180~299mg/d组及≥300mg/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一结果可能与后两组中样本数偏小且观察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欠佳有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美施康定口服用药方便安全,镇痛效果良好,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患者基本可耐受,是控制中重度癌痛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Bloomfield SS, cussell GB, Mitchell J, et al. Analgesic effi-cacy and poteney of two oral controlled-release morphine preparations[J]. Clin Pharmatcol Ther, 1993, 53(5):469.

2 许德凤. 硫酸吗啡控释片控制癌性疼痛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J]. 肿瘤临床, 1999, 26(8):624-626.

3 Gilronl Y, Wolfe J. Combination of GBT and opioid[J],NEJM, 2005, 2(14):1324-1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