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剖宫产与自然产患者产后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素云 陈海平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剖宫产

    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输血和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的提高及优生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不断上升。但并发症不容忽视,国内外对剖宫产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报告已颇多,特别是分娩期出血量、剖宫产手术损伤、产后出血及产后尿道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在产后子宫复旧方面也有所报道,但多基于病理产科剖宫产的报道。本研究着重于社会因素剖宫产与产产后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0~39岁之间,孕周37~42周,均为单胎妊娠,共280例,自然产20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80例,手术方法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缝合以I/O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二组产妇产后均使用抗生素3d,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5d不需拆线出院。

    1.2观察指标产后子宫复旧的情况,包括子宫大小及内膜的修复情况,恶露量、性状及持续时间。

    1.3方法两组产妇产后5d,每天连续在同一时间嘱产妇排空膀胱,按摩子宫使子宫变硬后,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垂直向上至子宫底的高度,以cm为单位。恶露采用称重法,于产后配以统一卫生巾,每4h更换1次(出血量多时随时更换),分别称重,减去原纸重,再除以阴道流血的平均比重1.05,即得出血量。于产后第5d,第6周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体长、宽、厚三径,三径之和,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产后随访恶露量、性状和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及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子宫大小复旧时间明显长于自然产组,见表1、表2。社会因素剖宫产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自然产组(P<0.01),见表3。产后5d恶露总量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产后5d B超下两组子宫内膜均仅见细线状回声或内膜线不清。产后42d,自然产组约84.71%,测量到小于10mm厚度不等的内膜,社会因素剖宫产约68.62%测量到小于10mm厚度不等的内膜。

    3讨论

    产后子宫复旧为胎儿娩出后的子宫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是产后逐渐恢复的过程,表现为子宫体肌纤维修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剖宫产组子宫复旧
    不佳的可能原因:①剖宫产术后由于手术影响产妇的休息和活动,饮食又受限制,部分因病理因素而使母婴不能同室,哺乳信心不足等均影响母乳喂养,进而影响子宫复旧;②产后宫颈外口逐渐恢复至坐骨棘水平,但因手术影响子宫颈外口及子宫下段的复旧,使之恢复时间较产产妇长;③剖宫产引起的炎症致子宫下段切口部位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这些均影响子宫组织的修复及复旧;④剖宫产术后感染率高于自然分娩,致病菌影响子宫催产素受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影响子宫复旧;⑤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宫缩发动前即开始手术,届时宫口未开,致术后恶露排出不畅;⑥术中用纱布反复擦宫腔,在去除蜕膜的同时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影响子宫复旧 [1] ;⑦术中切开子宫的术式及切口位置,切口的缝合方法,均影响子宫愈合,引起恶露不尽;⑧产后2~3天,遗留的蜕膜分为二层,外层细胞脱落发生退行性改变,坏死脱落随恶露排出, 深层遗留的腺体和间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新的子宫内膜 [2] ,剖宫产引起的炎症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⑨产后内分泌的改变,雌激素处于低水平也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本研究说明,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明显差于自然产。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产后出血多、恶露持续时间长、恢复差,增加产褥感染机会,甚至影响泌乳,不利婴儿的生长发育,对母婴健康危害颇多。建议临床上仍应从严掌握,减少剖宫产,特别是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

 

【】
  1徐秉栋,张人立.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2-68.

2曹泽毅.中华妇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