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合治肩周炎60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鞠耀东,鞠诣然,陈崇民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与中药联合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手三阳经穴为主局部取穴,选取压痛点附近穴位或自觉痛点附近处穴位,配合远端针刺条口透承山、肩陵泉等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辅以驱风散寒,益气活血,助阳利湿,扶正通络之中药汤剂,并根据临床辨证酌情加减。结果 本组60例中,经治1~3疗程后,痊愈3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结论 局部取穴及远端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配以驱风散寒,活血利湿,扶正通络之方剂,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肩周炎;针灸疗法;中药;驱风通络

 笔者采用针灸与中药汤剂联合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满意,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1~73岁,以45~55岁居多;病程最短2周,最长14年,其中1年以内49例;左侧病变29例,右侧病变28例,双侧病变3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  取局部三阳经和相近的膀胱经穴位为主,包括肩井、肩贞、巨骨、秉风、曲垣、天宗、肩、大杼、风门,肩中俞等,每次取其中3~5穴,总的原则是在有明显压痛处附近取穴,如无明显压痛点,在患者自觉疼痛部位附近取。另外还针刺条口透承山、肩陵泉(即阳陵泉下一寸,属奇穴)等经验穴。除条口外,一般不深刺,以得气为度,视穴位情况施小幅度提插或捻转泻法,留针过程中行手法两三次,保持较明显针感,每次留针20 min。除此之外,还针刺眼针的上焦区,眼针上焦区是我校彭静山教授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方法。因眼针易致出血,为安全起见,只刺眶外不刺眶内,不做手法,而且用专用的眼针针具。1次/d,15 d 1个疗程。

  2.2  中药治疗  方药:羌活10 g,桂枝10 g,桑枝10 g,姜黄10 g,威灵仙15 g,红花12 g,赤芍12 g,防风12 g,黄芪15 g(体虚者加至30 g以上,对高血压患者,可加5~10 g钩藤佐之),当归15 g,海风藤8 g,秦艽8 g,川芎10 g。
      
  辨证加减:湿邪明显者加苍术10 g,薏苡仁20 g,湿热型体质改苍术为竹茹,去海风藤;畏寒肢冷、寒象较重者去秦艽,加川草乌各6 g,再甚者加附子5~15 g,凡应用乌头类药物皆加两倍量的甘草以缓其峻烈,解其毒性;阴血不足者加首乌10 g,阴虚兼热象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各10 g;气虚而倦怠少力者加白术10 g,党参20 g;有肝肾亏虚症状的加杜仲、桑寄生各10 g,久病顽固者加细辛5 g;肩臂麻木者加白芥子8 g。上述用量都根据临床辨证酌情加减。上方加水2 0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煎40 min,有乌头类药物者再煎20 min,取汁300 mL,分3次服,日服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 mL,10剂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一般治疗1~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治愈:疼痛消失,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同健侧相同,追访1个月后仍无发作;有效:疼痛缓解但仍有短时间轻微发作,或仅在活动时有发作且程度较轻,活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治疗2疗程后,疼痛无减轻,活动能力基本无变化。

  3.2  结果 本组60例中,经1~3个疗程后,痊愈38例,占63%,有效19例,占32%,无效3例,占5%。痊愈者中有21例为1个疗程后痊愈,其中4例为病程在1年以上,无效的3例中病程均在3年以上,均有较为明显的肌肉粘连。

  4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载:“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加之肝肾亏虚,气血衰退,筋脉失养等因素,遂出现肩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形。笔者曾以推拿为主治疗此病,但力度不易掌握,力微则效差,力大则患者疼痛难忍。也曾试用过隔姜灸[2],但部分患者对艾柱灼热引发的疼痛甚为敏感,故考虑针灸汤药等较温和的办法。针灸局部穴位可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行气活血,以手三阳经穴为主,既是病变区域,又因阳经乃是风邪易袭之所。根据以往的经验,穴位的选取一般视压痛点而定[3],加之远端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可增强疗效,有效地缓解疼痛及挛急。
      
  笔者采用的主方乃是从《百一选方》的蠲痹汤、《医学心悟》同名方以及前成都中医学院戴云波老教授的乌附麻辛姜桂汤等3种方剂共同化裁修整而来。在此之前考虑过用外敷验方四虎散加味[4],但此方多为毒烈之品,仅适合外用,且缺少扶正治本药物,遂改为内服标本兼治之剂,用黄芪、甘草益气;防风、羌活疏风除湿;当归、赤芍、川芎和营活血;姜黄、红花理血中之滞,祛除寒湿;生姜为引,和营卫达腠理[5];桂枝、桑枝温经通阳利关节而除痹痛,威灵仙为祛除上肢痹证之要药;海风藤、秦艽,一偏温一偏凉,有辅助祛风除湿之功,因药性不烈,寒热辨证不明显者可同时应用。该方辨证周到,用量主次分明,除祛风胜湿之外,更辅以益气和营,活血化瘀,散寒通滞。并将各种临症加减情形慎思设计,体现法度严谨全面,故能稳步取效。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2]马 晔.手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97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5):35.

  [3]吴成举,谢 鑫,徐兆杰.针灸推拿配合神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32.

  [4]陶煜臻.整体治疗肩周炎35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53.

  [5]马 馨,林锦堂.名方医典[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