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霍冬梅,李晓燕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胃肠功能恢复/中西医结合;大承气汤/应用

  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出现暂时性肠麻痹,若肠道功能抑制时间长,导致肠道积液及积气增多,可出现肠管扩张和腹胀,不利于机体的恢复,甚至引起肠粘连梗阻、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我们依据中医辨证运用大承气汤加减与西药联合治疗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阑尾炎分型、手术时间长短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术后常规禁食、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应纠正低血钾,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后6 h(未排气者)即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芒硝10 g,大黄9 g(后下),枳实10 g,厚朴10 g。气滞血瘀加当归10 g,香附10 g;脾虚湿盛加苍术10 g,陈皮10 g,正气亏虚加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0 g。水煎服100 mL口服,每隔6 h重复1次,直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组病人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手术后6 h,每2 h于患者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4个区域各听诊肠鸣音1次,每次听诊不少于3 min,直至肠鸣音恢复(以3-5次/ min为肠鸣音恢复标准)。排气时间:手术结束至肛门第1次排气的时间。

  3.2  疗效标准  显效:术后18 h内肛门排气者;有效:术后18-30 h内肛门排气者;无效:术后36 h后肛门排气者。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

  4  讨论
      
  中医对胃肠功能障碍无明确的定义,仅散见于“腹痛”“腹胀”“便秘”“发热”“呕吐”“脾满”等篇章中。认为:手术创伤人体元气[1],破坏了气机的正常运行,气虚血行不利,气机升降失调[2],腑气下行不畅,血脉瘀阻及手术瘀血滞留等,致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闭,上下不通[3]。以气虚血虚、气滞血瘀为本,属本虚标实证[4]。西医认为腹部手术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以及手术导致的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以及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等紊乱常导致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5]。
      
  西医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且具有一定的禁忌症和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目前主要使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乙酸胆碱酶抑制剂等。中医根据辨证采用基础方加减。外用中药灌肠,中药散剂及单味药物外敷。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术后足浴等方法,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大多学者认为大承气汤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蠕动,改变胃肠激素的调节紊乱状况,促进内毒素及诱生的细胞因子的清除,并具有抗菌作用等有关[6]。
   
  本方以大承气汤为基础方,加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香附舒肝解郁、理气止痛;苍术健脾除湿;陈皮行气止痛、健脾和中;黄芪补气升阳,党参益气,生津养血;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合用,行气除满,散结消痞,腑气得通,瘀血得散,胃肠功能得到恢复。

【】
    [1]谢露芬,王月容.剖腹术后加服排气汤20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5.11(1):27.

  [2]李国进,沈林森,陈金明,等.中药防粘汤预防术后肠粘连疗效观察[J].中医药科技,1997,4(1):241-242.

  [3]陈红阳.中西医结合阑尾穿孔术后肠麻痹28例[J].中国中西医杂志,1996,16(4):220.

  [4]王 刚,姜锡斌.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减弱的中医药防治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86-188.

  [5]熊 军,王尧华.中西医结合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2(9):1-58.

  [6]赵旭初,主编.中医药应用与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