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贾力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带状疱疹;梅花针叩刺;拔罐;神经根阻滞

  带状疱疹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其特点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痘,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近5年来,笔者用梅花针叩刺、拔火罐及神经根阻滞此病,收到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确诊。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5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0 d;发病部位:头面部3例,颈部1例,躯干部36例,四肢10例。

  2  治疗方法

  2.1  叩刺拔罐治疗  患者取适当体位,暴露患部,选取水泡数量最多,疱型大的病变部位为主要治疗点,疱疹四周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梅花针反复迅速重叩疱疹区域皮肤,叩破水泡、疹周皮肤,以微出血为度。继则以闪火法在叩刺出血处拔罐,留罐10 min,拔出血性液体,然后以干棉球擦干净,每次叩刺拔罐2-3处,每日1次,直至所有发疹处均已治疗。

  2.2  神经根阻滞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用5 mL注射器抽取药物(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按照疱疹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在背部脊柱外侧约3 cm处定位,常规消毒,与皮肤垂直进针0.5 cm后,针头向脊柱内侧倾斜45°刺入2-3 cm,回抽无血后注射药物,逐一将药物注射到所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内,每次选取2个节段,每处注射药物1.25 mL,1次 d,连用3-7 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  治疗结果  治愈:48例,占96%;好转:2例,占4%;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潜伏在那里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常免疫防卫机制受到损伤或抑制而发生免疫功能低下时即被激活,使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发生特有的节段性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是由于情志不遂、肝胆郁热、经络阻滞,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邪毒蕴结于肌肤而成。梅花针叩刺具有疏通肌肤经络、开窍排毒、消炎镇痛的作用,配合拔火罐能够舒筋活血,使局部经络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又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梅花针叩刺可以调节局部小血管壁舒缩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营养血管作用,能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同时可激发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有效缓解疼痛。神经根阻滞的原理是把神经炎的药物注射到受累神经纤维里,使治疗药物直接作用于受累神经纤维,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快,其中的麻醉止痛药能产生止痛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所注射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抗炎、消肿作用,能抑制神经纤维的炎症反应,配合神经营养药,更能加快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所以神经根阻滞有利于缓解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叩刺拔罐结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止痛效果好,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应嘱病人在治疗期间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忌烟酒海鲜及辛辣食物,以防病情加重或复发。

【】
    [1]龚驭龙.针药罐结合治疗带状疱疹[J].针灸临床杂志,2003,79(7):31.

  [2]李伟广.药灸配合刺血治疗带状疱疹110例[J].针灸,2006,26(11):80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