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铁成,刘茂祥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应用;失眠症 中医药疗法;柴胡;龙骨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证,多是由于情致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不入阴所致。笔者于2003-2006年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该病收效较好,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16例,女24例;年龄30-65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10年,平均4.3年。

  1.2  入选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中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拟定:(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1.2.2  中医诊断标准[2]  入睡困难,或入睡易醒,醒而不寐,甚则彻夜难寐,伴有头痛、头昏、健忘、多梦等症,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法
    
  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黄芩10 g,半夏10 g,茯苓15 g,党参15 g,酸枣仁30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茯神30 g,桂枝15 g,珍珠母30 g,甘草10 g。心烦易怒者加夏枯草15 g,代赭石30 g(先煎);大便结者加大黄6-10 g,根据辨证生用或制用;阵发烘热者加焦山栀10 g,牡丹皮10 g;舌苔白腻者加苍术10 g,白术10 g,石菖蒲20 g,炙远志15 g;神疲乏力者加黄芪15 g,白术10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每晚入睡5 h以上,伴随症状消失,疗效稳定1个月以上;好转:每晚入睡3-5 h,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疗效稳定1个月以上;未愈:每晚入睡不足3 h,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40例中,痊愈25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4  讨论
    
  根据近年来对失眠病人情况分析,我们观察到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过食肥甘厚味,同时生活压力增加,思虑过度,致使痰热内扰型失眠在患者所占比例日益扩大。《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此种失眠的病因病机,如“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对于此型病人,通过化痰清热,和中安神,调理脾胃,旨在使患者阴阳得以平衡,夜间卫阳入于营阴,阴平阳秘,营运周身,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证治要诀·不寐》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皆是胆涎沃心,以至心气不足。唯当以理痰气为第一要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出《伤寒论》少阳病篇,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铅丹而成,主治少阳不和、三焦不畅、心神不宁而出现的“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由于本方有和解少阳枢机、镇静化痰安神作用,故对失眠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0.

  [2]范 迪,孙伯岩,赵 鑫,等.镇静安神针刺法治疗失民症4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