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阴道灌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震坤,金影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中药;阴道灌洗;滴虫性阴道炎/中医药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祖国医学“带下病”范畴,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异常或有臭味,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医学认为滴虫能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防御系统机制,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入侵,继发感染。针对其湿毒蕴结,伤及任带之脉的致病特点,围绕湿毒蕴结,伤及胞络的病理机制,选用中药阴道灌洗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妇科运用此法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临床观察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2006年5月~2007年5月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0例;年龄19~58岁,均有性生活史。

  1.2  诊断标准 

  症状:有接触性出血、外阴瘙痒、灼痛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或伴有局部刺激症状。妇科检查:宫颈及阴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呈黄色泡沫状。实验室检查:滴虫性阴道炎,在阴道分泌物中显微镜下找到滴虫;阴道清洁度在II度以上。阴道pH值5.5~6。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儿茶10 g,苦参10 g,黄柏10 g,半边莲15 g,紫花地丁15 g。上药煎制成250 mL药液,用一次性导尿管套在20 mL注射器上,冲洗阴道,每日1次,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月经期后,再行下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次月经后进行妇科检查、分泌物常规检查。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体征消失,镜检未见滴虫,3次月经后复查阴道分泌物滴虫为阴性;有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体征减轻,3次月经后复查有1次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为阳性。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120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93例,占77.5%,有效24例,占20%,无效3例,占2.5%,总有效率97.5%。

  4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治则,确定用黄柏、苦参、儿茶、半边莲、紫花地丁组方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灌洗。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主治带下等病症;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之作用,主治赤白带下,阴肿阴痒等症。“为血分湿热,冲任之要药。”《本草纲目》曰:“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平衡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使湿热之病得除。儿茶具有收敛生肌之功效,主治溃疡不敛之症。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上方同用可发挥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且能达到祛腐生肌之目的。我们在临床观察到正常阴道酸碱度为pH 4~4.5,阴道毛滴虫最适宜的pH为5.5~6.0,本组中药的pH值为3~4,通过中药阴道灌洗,一方面改变阴道内环境的pH值,抑制或杀死滴虫;另一方面清除了大量的阴道分泌物,大大降低了致病微生物的数量。通过上述临床观察,用中药阴道灌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满意,预后理想。

【】
    [1]吕淑莲,徐 哲,于凯旭,等.温阳化湿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7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70.

  [2]王 宁,凌 露.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