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治疗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应用;脑出血/中医药疗法;基底节区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内科收治的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50例早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1~3 d入院患者,均经CT证实颅内有新鲜出血灶,出血量<20 mL,有语言障碍,但无昏迷及二便失禁症状,年龄均<65周岁,有高血压病史,无血液病及糖尿病病史。选择其中100例,将其两两配对使年龄、性别、出血量相近,分成两组进行用药观察。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脑出血常规处理:卧床、吸氧、控制血压、降低颅压、适当抗感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200 mg配5%葡萄糖500 mL静滴,1次/d,滴速<60滴/min。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主要观察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及意识变化。采用计分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观察头颅CT检查所示病灶范围及CT值的变化情况。
3.2 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如昏迷及二便失禁等现象,CT证实无出血灶面积扩大现象。头颅CT组在第1、2、3周复查时均无显著差异,呈同比例下降。肢体功能及语言的积分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积分下降明显加快,在第2、3周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语言积分情况比较(略)
4 讨论
中小量基底节区出血多为局限性出血,一般均在出血后的较短时间内自行凝固,阻塞破裂的血管,没有明显诱因,一般不会加重出血。笔者早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50例中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未出现诱发昏迷、二便失禁及出血灶扩展现象,说明对中小量脑出血可以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甙,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即为瘀”,因而可以使用化瘀止血法治疗中小量脑出血[2?3]。
本组观察表明,治疗组C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加快CT值下降趋势,说明血塞通注射液对血凝块溶解时间无影响。但可使肢体功能恢复提前,这与早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有助于脑出血部位周围痉挛血管的扩张、加快脑出血部位的血供及新陈代谢、减轻脑水肿有关,也与血塞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损伤部位的BFGF合成与分泌、减轻损伤部位神经元的缺氧和坏死、加速脑组织的修复有关[4?5]。
【】
[1]马林丰,王正文.头痛逐瘀汤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6例[J].吉林中医药,2002,22(2):38.
[2]李小平.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头痛14例[J].吉林中医药,2002,22(2):40.
[3]孙振山.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50.
[4]张爱华.黄芪在脑出血中应用50例疗效观察[J].误诊学杂志,2002,2(9):1351.
[5]董敬蓉,邓 悦.邓悦教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