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骨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汤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520例用补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非甾类抗炎药消炎痛25 mg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但消炎痛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 @补肾壮骨汤/治疗应用;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淫羊藿;熟地黄
膝骨性关节炎(OA),又称膝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畸形为特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属中医膝痹范畴。我们于2002年6月~2007年5月共观察治疗OA患者555例,取得理想效果,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555例患者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膝OA诊断标准[1],即必须有膝关节疼痛、骨赘形成(X线像证实)以及至少有下列3项中的1项:年龄≥38岁、晨僵时间<30 min和膝关节有骨摩擦音,并另加以下条件者:(1)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2)停用糖皮质激素;(3)停用局部治疗及外用膏药等;(4)完成1个疗程以上治疗。
1.2 一般资料
555例均为本院风湿科病房及门诊病人,计1 016个膝关节。治疗组520例,计949个膝关节;对照组35例,计67个膝关节。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及膝关节X线像病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人随访3~6个月,平均4.3个月。
2 方法
2.1 治疗组
以自拟补肾壮骨汤随症加减,药用:淫羊藿15 g,熟地黄12 g,枸杞子12 g,杜仲12 g,川牛膝12 g,骨碎补12 g,黄芪30 g,当归12 g,鸡血藤12 g,制胆南星15 g,白芍10 g,甘草6 g。寒甚者加制川乌(先煎)5 g,桂枝8 g(后下);热甚者减淫羊藿量,加寒水石15 g,知母10 g,生石膏(先煎)20 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汉防己12 g,泽兰12 g,七叶莲12 g;关节僵直,屈伸不利者加清风藤15 g,伸筋草15 g;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疼痛剧烈者加蜈蚣2条,地鳖虫10 g,延胡索15 g;阴虚者加生地黄10 g,麦冬10 g,石斛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消炎痛25 mg,每日3次,饭后服用。1个月为1疗程。
2.3 观察方法
参照ID的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法观察[2],观察项目:(1)疼痛或不适:①夜间卧床时:无或轻微0分、仅运动或某姿势时1分、不动时2分;②起床后晨僵或进展性疼痛:1 min 0分、1~15 min 1分、15 min 2分;③行走时:无0分、仅在行走一段路后1分、开始行走时,且越来越重2分。(2)最大步行距离(可能步行时痛):无限0分、1 km但有限1分、约1 km 2分、500~900 m 3分、300~500 m 4分、100~300 m 5分、100 m 6分。(3)日常活动时:上楼梯0~2分,下楼梯0~2分,下蹲或下跪0~2分,行不平的路0~2分(注:无困难0分、困难1或0.5分或1.5分、不能2分)。除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外,于治疗前和完成1疗程后,按观察内容详细登记,连续记录3个疗程。
2.4 疗效标准
参照黄少弼等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3],膝OA严重性指数按观察表分,分为6个等级即总分14分;11~13分;8~10分;5~7分;1~4分和0分;治疗后炎症表现消失,关节指数达0分,为临床缓解;进步3个等级为显效;炎症表现减轻,关节指数进步1~2个等级为有效;炎症表现不变或加重,关节指数进步1个等级为无效。
2.5 统计学处理
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用t检验。
3 结果
治疗组起效最快者2 d,最慢者13 d,平均7.5 d;520例、949个膝关节治疗前后关节指数平均为(11.19±1.37)和(4.25±1.78),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2个缓解(22.3%)、421个显效(44.4%)、269个有效(28.3%)、47个无效(5%),总有效率95%。对照组起效时间最快8 h,最慢3 d,平均1.67 d,35例67个关节治疗前后关节指数平均积分分别为(11.03±1.32)和(4.51±1.36),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个临床缓解(34.3%)、27个显效(40.3%)、15个有效(22.4%)、2个为无效(3%),总有效率为97%。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明显差异。药物不良反应在对照组出现皮疹6例(9%),上腹疼痛18例(27%),转氨酶轻度升高6例(9%),均需对症处理,有9例需停药物。
4 讨论
OA属中医“痹症”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人到中年,气血渐衰,肝之阴血不足以致筋失所养,则筋痿挛缩,屈伸不利;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不振必致卫阳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风性走窜,寒性收引,湿性重着,三邪客于筋骨关节,正气为邪气所阻,不得宣行,因而气血凝滞,久而成痹,故表现为关节剧痛,痛有定处,屈伸不利。笔者从补益肝肾,活血散邪入手,自拟补肾壮骨汤,取得良好疗效。方中以淫羊藿补肾中之阳,兼能强筋骨、祛风湿,以熟地黄、枸杞补肝肾之阴,共为君药,取肝肾同源之意;杜仲、川牛膝、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制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散结,善止骨痛;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甘草调合诸药。全方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共济强筋壮骨、散结止痛、舒筋活络之功,疗效优于对照组[4]。
【】
[1]AItmn R,Asch E,BIoch D,et aI.DeveIopment otcriteria for theclass ification and ieporting of osttoarthritis class ification ofosteoarthritis ofKnee[J].ArthitisRheum,1986,29(8):1039.
[2]Lequesne M. Indices of severity and discasc activity for ostcoarthrit is Scmin[J].Arthritis Rheum,1991,20(1?2):48.
[3]黄少弼,肖征字,刘建平,等.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4):261.
[4]冯仲锴,刘向前.补肾活血防治骨性关节炎实验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2004,1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