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院前救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猛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心肿;吗啡;利尿剂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较高。目前,对于急性心衰的只是常规药物治疗,缺乏统一认同标准。随着“心衰生物学治疗”概念的提出,人们认识到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心衰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对于院前急救人员来说,到达现场时基本是心衰的早期,正确的处理不仅可以稳定病情,给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还意味着给病人提供了良好的预后和更佳的生活质量。

  1 一般治疗
    
  1.1 纠正缺氧 缺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而肺水肿形成后更加重了肺毛细血管缺氧,形成恶性循环,故纠正缺氧是治疗肺水肿的首要措施。可将氧气先通过70%酒精湿化后吸入,也可用1%硅酮溶液代替酒精,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功能。
   
  1.2 改善静脉回流 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改善肺活量和减少静脉回流等。

  2 药物治疗
    
  2.1 吗啡 一般3~5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隔15min注射1次。病情轻者5~10mg皮下或肌注。吗啡可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又可反射性地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对于高龄、哮喘、昏迷、严重肺部病变、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者应慎用或禁用。
   
  2.2 氨茶碱 常用250mg稀释于20~40ml溶液中静推10~15min,1~2h可重复1次。但是氨茶碱的副作用较大,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加重病情和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因此在院前治疗时应慎用此药,可用喘定替代。
   
  2.3 利尿剂 可用髓袢利尿剂如静注速尿20~ 40mg,以减轻血容量,降低前负荷。
   
  2.4 洋地黄 对于肺水肿伴有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快的病人,给予西地兰0.2~0.4mg稀释于20~40ml溶液中缓慢静推。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择返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定向力障碍、多睡及精神错乱。

  2.5 扩血管药物 若经上述心力衰竭仍未控制,可静滴血管扩张剂,常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2.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抑制剂 有兴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赖诺普利。全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须应用ACEI制剂,包括无症状性心力衰竭,CV下<45%,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2.7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发挥疗效的,长期应用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症状,降低心衰病人的发病率,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和延缓心肌传导的作用。所以,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在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3 讨论
    
  笔者认为,院前救治基本上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正确的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因此院前救治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以稳定病情为主,尽量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和手段。一般治疗如坐位两腿下垂和机械通气高流量吸氧本身安全可靠,可以常规使用。在药物的选择上,根据笔者的经验,吗啡、速尿、喘定和硝酸甘油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多数情况下,使用以上手段病情基本得到缓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缓解病人症状,而且能延缓病情,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除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否则应常规使用;洋地黄、氨茶碱和β受体阻滞剂毒副作用较大应慎用[2] 。

【】
    [1]孙洪霞,马立胜.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华内杂志,2006,3(10).35.

  [2]Philip A.Poole-weilson.MD,FRCP.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JAMA.2002,287:1578-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