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活血汤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兼毒热证)32例
作者:徐亚文,李东辉,刘平夫,范丽波
【摘要】 目的:观察清胃活血汤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兼毒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分为治疗组32例,予清胃活血汤治疗,对照组20例,予清胰利胆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90%,P>0.05,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胃活血汤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兼毒热证)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急性胃炎.中医药治疗;@清胃活血汤.临床应用
笔者于2004年5月~2007年1月,以清胃活血汤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兼毒热证)32例,并设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内科门诊患者,符合[1-2] 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2~65岁,病程1~4d;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4~64岁,病程1~4d。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相关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尿、便常规、心电、肝功(ALT,AST)、肾功(BUN,Cr)、胃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 2 检验、t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清胰利胆颗粒(由牡蛎、姜黄、金银花、柴胡、大黄、延胡索(醋制)、牡丹皮、赤芍等中药组成),规格为10g.袋,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2 治疗组 给予清胃活血方,基本方:丹参20g,蒲黄20g,延胡索15g,黄芩20g,五灵脂20g,大黄5g,栀子15g,川楝子15g,白芍20g,甘草15g。胃脘胀痛重者加青皮、枳壳;刺痛重者加桃仁、红花;嗳气明显者加用沉香、旋复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均7d为1个疗程,7d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疾病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正常;显效:7d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胃镜检查正常;有效:7d内症状、体征减轻,胃镜检查有好转;无效:7d内症状、体征未减轻或恶化,胃镜检 查未好转。
中医症候疗效标准:主症轻度记3分,中度记6分,重度记9分,症状消失0分;次症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症状消失0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 观察结果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组32例,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20例,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32例,痊愈2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20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对改善上腹痛、痛有定处、拒按,恶心呕吐,胸闷暧气,食少,泛酸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急性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种自限性疾病。清胃活血方具有泻火解毒,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可明显改善上腹痛、恶心呕吐、胸闷暧气、食少、痛有定处、拒按、泛酸等症状,且对舌质、舌苔、脉象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说明清胃活血方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兼毒热证)疗效可靠[1] 。
【】
[1]李 林,潘志恒,王竹立,等.党参等中药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J].医师杂志,2001,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