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通过健康干预而达到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支气管哮喘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健康教育达标率97.5%,满意率92.5%都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模式。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健康教育 干预
健康教育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支气管哮喘综合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我科自2004~2006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楚,能独立或与家人共同完成健康教育。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3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3-7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9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即常规教育法,除了进行出入院教育外,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
1.2.2 观察组 按健康教育干预进行教育,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干预图,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略)
除表1所述内容外,还包括效果评价和施教等。患者入院时即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负责填写入院评估表,放于护理病历内,按步骤严格执行。当班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入院介绍,对接受能力较差、年龄偏大的患者,暂缓健康教育,待逐渐熟悉病房环境后,由责任护士进行教育,必要时可请家属共同参与,对已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时评价、签名。根据患者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达到最终目标。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干预途径实施的执行情况,并抽测患者,了解患者知识掌握情况。
1.3 评价指标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1)了解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对出院前的每位患者进行书面测试,得分≥80分的患者视为健康教育达标;(2)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1.5 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接受健康后效果比较(略)
表2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 讨论
2.1 健康教育的干预途径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的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病人的健康。健康教育干预途径的制订是为满足住院患者的教育需求。并用以指导病区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对疾病的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使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方式,从而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
2.2 本研究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干预途径后发现,实施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育不注重效果的形式主义。通过护理干预的安排,患者对何时做哪些检查、治疗、护理等项目逐渐了解、熟悉;护士不断的检查反馈,进行评价,循证护理,指导患者真正的掌握相关知识。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实用化。保证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对于规范护理行为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临床指导意义。
2.3 健康教育途径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统,要求医护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述护理干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1、2]。
【】
[1]赵玉环,董玉清.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7,27(8):44.
[2]赵东旭.护理管理中的意识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