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肾结石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门诊输液室空气监控及护理消毒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沈娟萍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输液室

  门诊输液室集中了大量的带菌者及易感染人群,而且是人群集中停留时间长的医疗场所,空气等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病情的康复。本院通过对输液室的空气监测,采取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对策,对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及防止细菌、微生物的传播起到了较好作用。现对这一工作作一报道。

  1  监测方法及结果

  1.1  空气采样方法 

  本院门诊输液室4间,每间20m2,采用平板暴露沉降法,即每个房间用5个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分别放置输液室四角及中央,暴露5min后置37℃温箱中48h后观察结果,并进行菌落计数。

  1.2  结果 

  采取消毒措施前,室内空气细菌数为11566cfu/m2,消毒处理后,室内细菌数为314cfu/m2。根据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如果细菌总数为700~1800 cfu/m2[1],则存在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性。

  2  护理、消毒措施

  2.1  将输液病人分类分流 

  将呼吸道感染病人与非呼吸道感染病人分开输液,并对流感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4个输液室,分别标号为1、2、3、4,上午及中午使用1、2号输液室,下午及晚上使用3、4号输液室,这样方便彻底消毒。

  2.2  室内空气消毒 

  每天中午12时及下午5时各用艾条消毒一次,因为此时补液病人相对较少,能保证消毒效果;晚上10时左右无输液病人后紫外线消毒一次,时间1h,因此时间段无输液病人,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能保证病人的安全。

  2.3  室内用具消毒 

  输液室内每2h开窗通风20~30min,在严寒、酷暑季节,病人对开窗通风不能接受,可增加艾条消毒次数。对室内桌椅、坐凳用1%施康湿式清洁,对地面用1%施康湿式清扫,在无输液病人时执行。

  3  讨论

    空气污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媒介,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是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三要素。在门诊输液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集中了大量的带菌者及易感人群,且是人群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场所,来接受输液的病人病因各异,病因复杂,甚至有部分可能是未被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空气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病情的康复,也是预防疾病、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影响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因素主要有:(1)季节关系: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2)气象关系:空气中细菌数变化,晴天高于阴天,且连续晴天数愈大细菌含量愈大;(3)其它因素影响:人员多,流动人员频繁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随人流时值的增大而增加,而空气中含有的大量灰尘、纤维、细菌,它们可通过输液的进气管污染液体,有人观察认为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造成输液过程中污染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之一[2,3]。因此,门诊输液室清洁消毒要根据季节、天气以及人员流动情况具体实施,要严格空气监控,要建立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用艾条熏蒸不仅对人体无毒,操作简单,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而且艾叶能镇咳、平喘、祛痰,病人易接受;艾条不但对细菌有灭活作用,而且对病毒也有灭活效果[4]。施康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主要利用高氯离子强氧化性的化学作用达到消毒灭菌作用,是较强的化学消毒剂。
   
  紫外线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法,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对电磁辐射穿透性差,易受尘埃、物体的遮挡,仅在2m直线距离内有效,且对人体有一定损害,如使皮肤产生红斑,眼睛直视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故本科选择无输液病人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对地面、桌椅、坐凳用1%施康湿式清扫,消毒后开窗通风去除异味,这样既保证消毒效果,又无消毒死角。
   
  建立消毒登记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定期抽样作空气培养,检查消毒效果,保证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使输液室保持洁净状态,这些是促进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环节。
   
  基层中心卫生院对购买高档空气消毒机有一定困难,本院充分利用医院房屋资源丰富的优势,每个房间使用6~8h后,对房间的地面、桌椅、空气等就彻底消毒一次,中间再用艾条消毒一次,使输液室内空气达到卫生部《医院管理规范》的要求。

 

【】
    1 刘胜文主编. 实用医院管理手册.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2.195.

  2 李元春. 空气过滤除微粒的试验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64~166.

  3 蒋晔. 封闭式输液污染情况的调查.护士进修杂志,1999,7(4):231.

  4 赵红梅,李小敏, 关丽婵,等. 爱婴病房艾条对HbsAg灭活效果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