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铭导师论膏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何灵芝 马红珍 郑慧文  

【摘要】  从滋补类、类及夏令膏方三类膏方不同的用药原则,介绍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主任中医师临床运用膏方经验与特色。

【关键词】  膏方; 名中医经验;李学铭;中医药疗法

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主任中医师,谙熟中医经典,精于临床治疗,学验俱丰。李师的临床运用膏方,处方辨证精确,用药精当,根据扶正以祛邪的原则,突出补益,注重配伍,兼以治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李师学习,获益非浅,兹将李师临床运用膏方经验整理如下,供同道。

  1  滋补类膏方
   
  膏方乃膏滋补药的处方,通过加工煎制成膏状以便服用,属于补剂。功在燮理阴阳,补益气血,滋养津液,和调五脏,达到振奋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通过扶正达到抗病祛邪,虽不治病而其病可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五脏元真通畅,人自安和”。虽然膏方在滋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祛邪治病,如扶正兼以祛邪,扶正与祛邪并进,但膏方毕竟以滋补为主要目的,必须突出一个补字。膏方滋补,应根据服药者的体质特点,以往病史,当前的脉舌症状,乃至其生活起居与饮食习惯等等,综合分析,辨证用药,既抓住重点又适当照顾全面,故膏滋药的疗效比单纯服用野山参、别直参、西洋参与阿胶等更为明显。膏方应用的药物在25~35味左右,按证情需要决定。所用的药物按品种大致分为药物类,胶类,果品类,调味类。胶类药:有阿胶、鹿角胶、龟版胶、鳖甲胶、黄明胶、霞天胶、金樱子膏。阿胶用量为300g左右,阴虚血虚者加至400g,夹痰夹湿或腑运欠利者减至200g,阴虚加龟版胶,阳虚加鹿角胶,潮热加鳖甲胶,遗精、滑泄、尿频加金樱子膏,个别痰多黏稠,便溏者改用黄明胶。胶类药一般用一种,也有用二至三种,每人用胶类总量为300~400g,少数体虚无挟邪者可增至500g,痰多者减至200g。果品类:常用有红枣、黑枣、莲子、龙眼肉、荔枝、胡桃肉、白果。红枣为每人必用,每剂150g,平素胃气失和而脘胀便干者减为100g;莲子亦每人可用,每剂150g,同样脘胀便干者减为100g,少数痰热内盛者不用。盖红枣甘温,补脾胃,润心肺,和百药;莲子甘平,补心脾肾而涩精固肠,二味合用,功在温补脾胃而兼及五藏,故膏方中都采用之。龙眼肉甘平补心脾,益智宁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用之。荔枝肉酸甘,补养肝脾,用于肝脾阴虚者,荔枝皮与核,疏肝利气,若兼有少腹、小腹、胁肋部胀痛,经前腹痛者连壳连核入药。白果甘苦而涩,定痰喘,止带下,常应用于痰饮咳喘与带下较多者。胡桃甘热,温肺补肾,应用于腰膝酸痛,发育不良,遗精滑泄,不孕不育与肾虚便溏者,一般用肉,打成细末,收膏时和入,若用于白血球减少症,连壳同煎。以上各种果品类每剂膏方选用1~2味,也有应用3~4味者。调味类有冰糖、黄酒、白蜜、木糖醇。冰糖质纯,性甘温,具有补脾和中,缓肝润肺之功用,用量为250~600g,按病者之口味喜恶与有无兼夹病邪及胃气和降之情况决定,糖尿病患者改为药用木糖醇,每剂应用100~150g,肺阴内虚,干咳痰血,肠燥便闭者加白蜜100~150g,同时相应减少冰糖用量;黄酒用以烊化胶类,去其腥味,每剂应用150~300ml,按所用胶类药的剂量而变化。补益药为膏方中的主药,药味最多。每方常用补益药27味左右(含果类、胶类与糖),其中养阴药有生地、熟地、女贞子、杞子、首乌、萸肉。温阳药常用有炒杜仲、潼蒺藜、煨狗脊、制附子、肉桂、炙桂枝、炮姜、补骨脂、菟丝子等;补气药常用有炒党参、太子参、炒白术、炒淮山药、炙甘草、炙黄芪、苁蓉、山参、别直参、生晒参;补血药常用炙当归、炒白芍、炒枣仁、桑椹子、丹参、炙川芎;生津养液药有炒麦冬、天冬、制玉竹、北沙参、藿山石斛、五味子等。

  2  类膏方
   
  系指膏方中用以祛病邪,治痼疾的药物,如清热之丹皮、炒黄柏、夏枯草;利湿之生薏苡仁、炒泻泽;解毒之紫花地丁、银花;燥湿之制苍术;平肝之菊花、天麻;镇肝之磁石、石决明;温胃之荜茇、高良姜;利气消胀之娑婆子、制香附、八月札、郁金与广木香;清肺之炒白薇、桑白皮、黄芩;化痰之杏仁、前胡;降逆之代赭石、旋覆花;通络之忍冬藤、伸筋草、鸡血藤;宁心安神之珍珠母、龙齿、夜交藤;固涩之龙骨、牡蛎、芡实、桑螵蛸等。以上药物均宜因病因证而进,中病即止,尤其是苦寒药,按用寒远寒的原则,剂量忌过大,常用剂量如炒黄柏为45g,丹皮45g,夏枯草60g,炒泽泻45g。此外必须注意配伍,如应用黄柏佐甘草,用丹皮佐萸肉等,以减轻其寒切凉伤正的副作用。治疗药功在祛邪治病,服药后邪祛症除则证候与病机与初诊时已然不同,再继续服用便属于药证不符,每每出现不适,因此应用时必须谨慎,必须考虑到膏滋药的服用时间较长这个因素。辅助类如陈皮、砂仁、绿萼梅、玫瑰花、茯苓等,以上药物根据疏补结合的原则,按膏方所用药物的滋腻程度与服药者的脾胃功能酌情选用,其中砂仁.陈皮.茯苓为必用。

  3  夏令膏方
   
  夏令膏方与冬季处方不同,夏令阳强,腠理发泄,汗出颇多,人体气阴俱伤;又暑必夹湿,湿困中洲,枢轴不利,中运易于失常。虽然夏令膏方必须突出补法,但不能一味呆补,以防恋湿碍中,宜以轻补。通补为总则,益气生津,养血补肾,酌情参入运中化湿之品为宗法。夏令膏方服用时间为一个月,故膏方药味的数量与剂量相应减少。鉴于夏令人体内外环境的特点,处方中阿胶与生、熟地等滋腻厚味必须控制。夏令膏方的药味总数以15至20味为宜(果品与调味类不计在内),其中利气化湿和中的药物3至4味,其余为补益药。夏令多湿,湿家忌甘,甘草宜少应用,冰糖虽然质纯,甘能敛湿满中,用量亦减少每剂为250g左右,阿胶味厚滋腻,易碍中运,夏令酷热多湿之季不宜多用,每剂膏方中阿胶与龟版胶、鳖甲胶等的总量为200~250g为宜。其余各项参见冬令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