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5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足底因创伤引起软组织缺损,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奏效。2000年1月-2009年8月我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50岁。工具伤11例、煤石砸伤4例,病程1-10年,创面面积最小15cm×12cm,最大26cm×21cm。15例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3个月-2年,15例皮瓣外形满意,温、痛、触觉恢复较好,负重好,无溃疡形成。
        2  手术方法
        2.1受区准备  彻底清创,认真止血,于内踝后下方取至足底创面的切口,游离胫后动静脉,或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为受区动静脉,游离足背内侧皮神经,做标记后备用。
        2.2皮瓣切取  于患肢对侧设计皮瓣,取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中点为旋骨外侧动脉肌皮动脉穿出点,将该点与腹股沟韧帯中点相连,为旋骨外侧动脉体表投影。依据足底软组织缺损大小设计球拍样皮瓣,先取蒂部切口线,沿血管走行做切口,牵开股直肌与股外侧肌,显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寻找第一支肌皮动脉,按设计切开皮瓣四周,在浅筋膜下分离,达距离皮支动脉3-4cm时,在阔筋膜下分离,保留部分阔筋膜,保护皮支血管2-3支,留蒂部供血备用。
        2.3皮瓣移植  将皮瓣蒂部切断移植至受区,缝合皮瓣边缘固定皮瓣。按先静脉后动脉顺序显微镜下吻接动静脉,再吻接股外侧皮神经与足背皮神经。皮瓣下留置胶管引流,闭合创口。15例供区创面均行创口部分直接拉拢缝合,残留创面行中厚游离皮片覆盖。
        3  讨论
        足底软组织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其修复不是一般的皮肤覆盖,要求移植组织的结构尽可能与受区组织接近,同时要求血循环好,能恢复感觉,并能恢复适当的厚度[1],特别是足底完全缺损时,为填补缺损并恢复足底的形态与功能。需要移植一定数量的肌肉或其他组织,故先选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本组15例均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足底缺损得到较好的修复。
        3.1股前外侧皮瓣优点  股前外侧皮瓣应用于临床以来,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已经被显微外科医生认可[2]。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切取后对肢体功能和外形影响小,血管解剖变异小,蒂长、径粗、行走3定等优点。股前外侧皮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
        3.2手术注意事项  足底创面彻底清创、止血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急诊修复者,既要彻底切除无生机无污染的组织,又要珍惜有用的组织。本组急诊修复13例,另2例清创回植后坏死,二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对并发感染或回植后坏死的晚期患者,病灶清除不仅要包括中心部位的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而且要切除不能发挥足底功能的周围严重挛缩的瘢痕组织,然后移植皮瓣,效果满意,足底及功能得到较好的修复,为保证皮瓣血运,切取时要携带部分阔筋膜盘,高质量的血管吻合,避免动脉骑跨静脉,及时果断处理血管危象,患肢良好的制动,充分引流是组织移植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蔡锦方,张亚彬.足底软组织厚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1):41.
[2]朱盛修.显微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