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髋关节置换 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006年4月-2009年5月我科对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5月施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8.2±2.6岁,其中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5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术式、文化程度、职业以及采用全髋假体种类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1)在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经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并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针对术前、术后不同临床阶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2)实施方法: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悬挂于病人床尾,向患者解释健康教育路径表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取得患者配合。责任护士每天按照路径表要求,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及患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对已教育的内容进行评价,了解病人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如发现前次教育效果不理想,应重新宣教并记录签字。护士长定期督查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情况并进行评价,不断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补充,不断完善。
填写代码:(1)教育对象:l-病人,2-家属。
(2)教育方式:l-口头,2-文字图表,3-示范,4-电化。
(3)效果评价:l-理解掌握,2-不完全理解,部分掌握,3-未理解,未掌握。
1.3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于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对健康知识及有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髋关节置换的基本知识、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饮食、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正确卧位、自我护理技能、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及方法等共20题。问卷采取百分制,分掌握(≥85分)、基本掌握(61分-84分)和未掌握(≤60分)。(3)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a.对健康教育过程是否满意;b.对健康教育效果是否满意;c.对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满意;d.对护士讲授能力是否满意等。调查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3 讨论
3.1健康教育路径目标明确,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健康教育往往将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病人,容易遗忘,病人受益甚少。而健康教育路径则制定路径表,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标明,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分期分段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不断完善,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2健康路径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护士能更加细心地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给予细致的解释,对出现的差异能积极地处理,有不明白的地方促使其自觉看书学习或查阅资料,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通过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增强了对手术的信心,更好地配合与护理,主动参与康复计划,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3.3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内容,促进了护患的沟通和互动,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达到了双方互相促进、互相理解,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良性治疗、护理循环,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 考 文 献
[1]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