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34例对比分析
作者:向多文,李晓毛,文佑淑,杨华先,蒋家望
【摘要】 目的 通过两种导联心电图对比,探讨头胸导联对中老年人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据尹氏球状面心电场波阵面传递假说理论,应用头胸导联与Wilson常规导联对34例中老年人正常心电图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头胸导联P波出现率高,P-R-T波振幅均高于常规导联,两者左胸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右胸头胸导联Q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导联,无宽深Q及QS波,且P波、T波均直立。结论 头胸导联除能完成常规导联的功能外,还能对右心很好的表达;中老年人右胸病变比例大,头胸导联对中老年人心电图像表达更具特点。
【关键词】 中老年人;导联;心电图
头胸导联是以右前额为参比点,探查电极置于常规导联对应点,笔者应用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对34例中老年人正常心电图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见其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老年人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0~82岁。为本院军地疗养员,常规心电图正常。
1.2 方法 将头胸导联参比电极及接地电极置于右前额,探查电极置于常规导联对应点,用日本光电5151型心电图仪连接头胸导联转换盒,同一受检者,同一部位,前后记录。测试点:常规导联22点,头胸导联23点。Ⅱ、Ⅲ、aVF对应HL3、HR3、HO;Ⅰ对应AL3;aVL对应CL4、CL2、CL6;左胸一周V2~V9,右胸一周V1~V9R。
2 结果
2.1 P波 两种导联P波波幅大小大体分布一致,左胸高,右胸低;见表1、2、3。头胸导联P波波幅均值大于常规导联,常规导联V7R~V9R只有个别人出现低小的P波。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 两种导联肢导P波波幅比较 (平均值mV)导联 Ⅱ HL3 aVF HO Ⅲ HR3 Ⅰ AL3 aVL CL4表2 两种导联左胸P波波幅比较 (平均值mV)表3 两种导联右胸P波波幅比较 (平均值mV)
2.2 Q波 左右胸两种导联Q波出现率均呈递增现象,左右胸一周测试点常规导联Q波总检出179个,头胸导联总检出45个;其中右胸常规导联V4R~V9R共检出148个,头胸导联共检出22个。见表4、5。右胸Q波出现率头胸导联明显低于常规导联,V4R~V9R,常规导联为24%~88%,头胸导联为0~29%。右胸Q/R比值,常规导联Q>1/2R 70个,QS 69个;而头胸导联无大于1/2的宽深Q及QS波。表4 两种导联左胸Q波出现次数表5 两种导联右胸Q波出现次数
2.3 R波 两种导联R波波幅大小大体分布一致。胸围一周,左胸高,右胸低,肢导与对应点居中,见表3、4、5。34例两种导联对应点R波幅平均值比较,头胸导联均高于常规导联,右胸更为明显。表6 肢导与对应点R波幅比较 (平均值mV)表7 左胸一周R波幅比较 (平均值mV)
2.4 TS波 左右胸两种导联S波波幅大小大体分布一致,两种导联S波幅均呈递减现象,V8R、V9R只有几例S波。 两种导联S波波幅平均值比较,左胸各测试点参差相接近,右胸头胸导联稍小于常规导联。见表9、10。表9 左胸一周S波幅比较 (平均值mV)
2.5 T波 两种导联T波波幅大小大体分布一致,V2~V5最高,以后逐渐降低。34例中两种导联T波波幅比较,各对应点头胸导联均大于常规导联;右胸更为明显,常规导联V1、V3R、V4R共有50点T波倒置,V5R~V9R T波均倒置,而头胸导联均直立。其比较见表11、12。表11 左胸一周T波幅比较 (平均值mV)表12 右胸一周T波幅比较 (平均值mV)
3 讨论
本文进行34例中老年人正常心电图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对比观察分析,认为头胸导联较常规导联有以下优点。
头胸导联P波振幅及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导联。P波起止点明显,波形稳定,P-R段明显,易于准确测定。为P-R段及P波作主要依据的心律紊乱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头胸导联Q波出现率低于常规导联,尤其右胸更为显著,常规导联宽深Q及QS波多见,头胸导联无宽深Q及QS波。故头胸导联对常规导联的假性Q波有良好的鉴别作用。
P、QRS、T波型分布,两者在左右胸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各测试点头胸导联P-R-T的波幅均大于常规导联,而形态差别不大。右胸头胸导联P、T波均直立,对右心室心电活动能较好的表达。P、R、T波阵一致向外。这揭示出心电一种新现象,在三维空间中,P、R、T波一致向外,呈不对称的拟球状面状态,叫“头胸导联现象”[1]。
头胸导联T波均值高于常规导联,尤其在右胸,常规导联大部倒置,而头胸导联T波均直立。T波正相且振幅较高,为用ST-T改变进行有关诊断提供可靠的基础条件。
头胸导联线少,探测电极是探头式,移动操作方便。常规WI导联是目前临床心电学的经典导联,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也有其不足。目前常规12导联系统具有理论缺陷、波幅偏低、图形多变、标准浮动和方位死角等弱点[2]。40多年实践证实,Wilson’s常规导联对右心及膈面的心电活动没有诊断价值,称它为Wilson’s导联“死角”[3]。因此,为提高心电图诊断水平,探索新的导联系统,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现象,以期获得更多的信息。笔者认为头胸导联是反映拟球状面心电场的一种较好的导联系统。头胸导联系统不仅能完成常规导联所能完成的功能,而且弥补了常规导联波幅偏低,图形多变方位死角的不足,对反映右胸及膈面的心电活动尤为有用。
中老年人患右室梗死、缺血、肥大等右心病变比例大,正确了解中老年人右心心电活动及较全面了解整个心电活动,头胸导联具有实用价值。
【】
1 尹炳生.全国首届新导联应用与新假说研讨专题学术会议集.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 1988,130.
2 尹炳生.全国首届新导联应用与新假说研讨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1988,127.
3 尹炳生.探头推广应用与心电理论研讨.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19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