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心率变异系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毅霞,王晓琪,关英涛

【关键词】  飞行人员;心率变异系数;年龄

  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变异系数(RRcv)是评价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指标。RRcv值是测定正常心搏间期变化的大小及快慢,来反映窦房结自律性受自主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1]。为探讨飞行员RRcv值的变异趋势及临床意义,我们对健康疗养的飞行员404人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健康男性飞行员404人,平均年龄33(20~50)岁,其中20~40岁354人,41~50岁50人。机种:歼击机184人,运输机160人,轰炸机60人。飞行时间平均1 650(460~2 970)h,同时从年龄相同的普通人群中选择86人为对照组。

  1.2  测定方法  采用日本产12导全自动心电图机,飞行员入院后1~2 d,上午8:00-10:00体检常规12导联心电图,普通人群检查时间与飞行员相同。

  1.3  RRcv值的测定  连续测定每一份心电图的12导联,分别测量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R?R间距之差的平均值标准差(x±s)。公式:RRcv=RRSD/RRmean×100。RRcv判定标准:<40岁,<1.5%为异常,≥1.5%<3.0%为临界,≥3.0%为正常;≥40岁,<0.7%为异常,≥0.7%~1.5%为临界,>1.5%为正常。

  2  结果
   
  <40岁组和≥40岁组的飞行员RRcv值对照,两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心率与窦性心动过缓组对照,其RRc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0岁以上飞行员与普通人员(对照组)的RRcv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与不同心率的飞行员以及40岁以上飞行员与普通人(对照组)的RRcv值比较(略)

  3  讨论
       
  据健康者R?R间期测定分析认为,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发病率剧增,与心率的变异有关。RRcv是反映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飞行员RRcv值的变异评估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本组结果显示,飞行员的RRcv值均高于中报道的判定标准界限值(>3%),由于飞行职业特点使飞行员的RRcv值变异在较好的水平,因而有必要建立飞行群体RRcv指标的界限值。本组结果支持运动与RRcv值的相关性。据报道,每周运动0~2次者,RRcv值为2.8±1.0,而每周运动5次以上者,RRc v值为3.8±1.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充分表明飞行员体能耐力训练与之密切相关。年龄与RRcv值的相关特点显示,<40岁组和≥40岁组飞行员RRcv值均>3%,但两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RRcv值趋于偏低,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HRV的标准差值可能有成倍的差别[2]。因此对RRcv值<3%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加强体能训练,有益于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功能。心率与RRcv值的相关性在窦缓组与心率正常组之间,RRc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表明HRV不受心率的影响[3]。窦缓飞行员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平静时心率可降至较低,而心输出量并不减少,运动时可动用收缩期储备及每搏输出量增加以满足机体血液供应的需要,提示RRcv值的变异与心率快慢无关。   
   
  ≥40岁组飞行员与普通人群RRcv值的变异性两组人员RRcv值均高于文献中的正常值(3%),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40岁组飞行员RRcv值偏低,心率变异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认为与体能耐力训练的强度下降以及航空环境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有关。

【文献】
    [1] 庄亚纯.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现状[J].心电学杂志,1994,13(4):242.

  [2] 戚文航.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1):8.

  [3] 苏玉文.心率变异性对预测心脏事件发生的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