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脑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2例疗效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温雪娟,王小英,宋红儒,程晓峰,张妍,周迎莉

【摘要】    目的 评价圣脑康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符合VBI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560例,其中将组352例服用圣脑康胶囊和对照组208例服用复方丹参片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应用圣脑康胶囊治疗后,VBI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8%。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圣脑康胶囊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TCD对评价VBI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圣脑康;经颅多普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极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各种脑血管病,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寻求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减少因VBI而引起的致残和复发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圣脑康胶囊[1](兰制字[2006]F32002号)在治疗VBI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以头晕为初始或主要症状,且符合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并且均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脑干、小脑和枕叶的出血或梗死。将观察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52例,男190例,女162例,年龄55~81岁,平均(58.2±7) 岁;对照组208例,男118例,女90例,年龄55~80岁,平均(55±6)岁。两组性别、年龄、眩晕特点及伴随症状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服用圣脑康胶囊,3次/d,8粒/次;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3次/d,8粒/次,均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率评定标准[2]: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评估。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好转:眩晕程度减轻但仍有头部不适,或一度症状消失,但于6个月内复发。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TCD评定标准[3]:采用德国DWL?P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使用ZMHz脉冲多普勒探头行常规检测。将560例患者服药前后的TCD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颅外血管标准:血流速度增快,收缩期峰流速度>120 cm/s;血流频谱紊乱,低频增宽等频谱形态异常,频窗消失,伴涡流、杂音。颅内血流标准:经动脉系统血管平均血流速度>120 cm/s,或收缩期峰流速度>160 cm/s,伴涡流、杂音以及频谱形态改变,低频增宽,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平均血流速度>80 cm/s;两侧血流不对称差别>20%。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则上述收缩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标准要降低10~20 cm/s。治疗前后做TCD检查,观察颅内外血管的变化,血管指标改善者为有效,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任何改变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率 

  组352例患者中346例经过治疗痊愈或好转,总有效率98%;对照组208例患者中有174例经过治疗痊愈或好转,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表1  两组症状临床缓解率比较[n(略)]

  2.2  治疗前后TCD变化对疗效的判定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TCD改善效果比较[n(略)]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肝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变。

  3  讨论

    VBI导致小脑缺血缺氧,表现出相应的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变化为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有氧代谢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血小板集象增强,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缓慢[4]。通过对560例VBI患者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TCD检查,可发现绝大多数经圣脑康和丹参治疗后血管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缓解。可见其主要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

  圣脑康胶囊是川芎、丹参、赤芍、三七、天麻、全虫等30多味中草药制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凉血降压、止痉祛风之功效,亦为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抑制药品。服用后极易进入人脑组织,能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的阻断或取代阿片样物质及内源性阿片肽与受体组合,可减少内源性的B-内啡肽的产生,还可增加脑内区域的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并对神经功能的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圣脑康对VBI的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为:有效改善脑血管的弹性并增加脑血流量;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速度,且对密集的血细胞有明显解聚作用;有保护脑动脉内皮细胞、防止血栓形成,对神经细胞树突和线粒体有保护作用;还可改善脑血管的弹性增加脑血流量[6]。
   
  VBI临床上相当多见,但当VBI作为轻微症状的主诉时,常缺少明确完整的诊断依据,病因的判定较为困难。而TCD检测在诊断脑血管舒缩功能、硬化程度、供血情况、血流速度等,是CT与MRI不可取代的,且有无创伤,安全可靠,重复性好,已成为有效的检测手段[7]。本组352例VBI患者,除6例脑血管畸形外,其余346例服用圣脑康胶囊均有疗效,尤其是单一性VBI患者,服用圣脑康胶囊的效果极为明显,且均无后遗症。由此可见,圣脑康胶囊能有效改善VBI患者脑血流,且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TCD对诊断VBI及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1] 宋红儒,汤迎爽,杨丽平.圣脑康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2(23):2133.

  [2] 张宇浩,陈捷,马昱.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2,9(6):726.

  [3] 李萍,刘秀.TCD检测头晕、目眩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析[J].中国实用杂志,2004,24(10):584.

  [4] 陈泽清.川芎嗪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杂志,2003,23(5):378.

  [5] 黄志雄,徐如祥.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医学,2002,14(11):695.

  [6] 韩仲岩,从志强,望盛猛.神经病治疗学[M].上海:技术出版社,1993:50.

  [7] 温雪娟,苗晓敏,王大庆,等.TCD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1,17(3):231.